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协同发展及典型案例(报告)

时间:2022-11-09来源:为你而执着浏览数:134

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交通电动化是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的核心途径。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是支撑低碳零碳交通发展的基础。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能技术路线逐渐成熟,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融合逐渐增强,电力、石化、汽车、地产等行业多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以满足更加多元化的用户需求,拓展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油、气、氢、电、换、光、储等能源交织并存与融合发展趋势愈发凸显。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已经进入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对加快构建适度超前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做出部署,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土地等资源,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提升城乡地区充换电保障能力、加强车网互动等新技术研发应用。2022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能技术路线逐渐成熟,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融合逐渐增强,电力、石化、汽车、地产等行业多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升。


然而,当前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从交通与能源协同的视角看,大功率充电、换电及车网互动标准化问题仍未破解,新能源汽车消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有待挖掘。从城市的视角看,基础设施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空间落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的痛点。从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视角看,能源补给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仍集中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核心城市群,高速公路沿线、城乡间交通、旅游景点等场景基础设施配备不足,难以满足用户节假日高峰期多元化补能需求。为解决新能源汽车补能的瓶颈性问题,本课题以电动汽车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考虑氢燃料电池车及传统燃油车。


以行业发展现状为基础,从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概念定义——是交通用能的基础设施,以安全、低碳、便捷和经济为目标,通过与城市设施、交通运输、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交通流、能源流和信息流双向互动,为不同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提供体系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判别,课题确定了我国“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体系的七种类型,分别为:城乡智能慢充网络、大功率(快速)充电设施、光储充一体化设施、新一代换电站、动力电池智能仓配中心、“油气氢电”综合能源站和移动能源服务设施。这七类基础设施既涵盖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基础设施,也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行了归纳,以补能的实现方式作为分类标准,体现多元化和低碳化。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发展中的主要制约条件,包括能源、城市(土地资源)和交通,课题研究认为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应与这几类要素协同发展。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脱胎于传统基础设施,上游与油、气、电、氢等多品种能源供应衔接,下游与城市规划和交通路网融合,呈现“充换结合、多能互补、灵活互动”的新业态。因此,构建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统筹协调汽车、能源、城市、交通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需求。


对于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与汽车产业发展协同,应与汽车产业发展规模、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场景布局相匹配。对于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与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应与新型电力系统政策、规划、发展阶段、标准相融合。对于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协同,应从建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监测平台、加强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协同管理、城市存量空间的交通能源设施供给模式创新以及完善交通能源设施与城市规划协同的政策规范体系几方面开展工作。


对于基础设施与交通路网的融合,需要在分析用户充电行为决策的基础上,根据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进行合理布局,形成更加契合用户出行需求、充电需求的能源补给设施规划方案。此外,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作为汽车、交通与能源协同的枢纽,在宏观政策和实现路径层面,基础设施与双碳政策下的能源转型、绿电交易、碳管理协同也是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课题通过对政策和减碳潜力进行分析,利用碳减排政策和绿色金融工具,探索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在双碳政策下的更大发展空间,为行业发展提供持久转型动力。


为促进我国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可持续发展,建议尽早建立国家层面规划、建设、运营推进机制;加快出台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专项规划;注重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面向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的试点建设;探索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金融创新模式;为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建设运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以下为推荐车百智库/中国电子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全文,供行业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