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时间:2022-12-12来源:怀念蜜桃多浏览数:679次
在规划策略上,秉持“优化存量、巧用增量”原则,充分盘活存量算力资源,以集群化模式部署增量算力资源;在建设运营中,按照“全局统一、环节解耦”原则,打破数据中心孤岛现状和寡头垄断特征形成算力调度“一张网”;在关键技术上,坚守“自成体系、可信可控”原则,打造高通量高效能、安全自主可控的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底座。面向未来,算力只有像电力网、交通网一样实现基础设施化,才能真正促进数据高效流动和价值创造,才能真正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实施,我国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加快推动算力网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研究着眼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城市算力网建设作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算力基础设施、算力网及其设计思路,分析了城市算力网的内涵及特征,创新性提出了包含算力并网、算力调度、算力运营及标准体系的“3+1”城市算力网建设总体架构,设计了从建设试验场、培育产业园到打造样板点“三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建议以运营机制创新为牵引,强化配套政策支持,完善网络协同,培育生态集群,努力推动数字城市算力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打造数字城市“新市政”,助力全国算力“一张网”建设。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化转型;算力基础设施;城市算力网;数字新市政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当前,全球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云网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世界各国对算网资源投资部署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融合多维感知、异构计算、智能调度的算力网基础设施被视为新一轮国家竞赛的重点方向,算力网成为抢占先发优势、打造产业生态的“价值蓝海”。在国内,以“东数西算”为代表的新基建工程启动实施,全面加速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化进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甘肃、宁夏、内蒙等八大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加速推进,为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枢纽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东数西算”的本质,不是简单地将东部的“数”放在西部“算”,而是为实现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化布局超大规模“算力站”,形成城市算力与超大规模远程“算力站”相互配合的算力新格局。当前,应将建设的重点转向试点建设一批城市算力网,把算力网打造为像水网、电网一样的数字城市“新市政”,促进算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调度、运营,助力实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目标。当前,随着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远程医疗、音像识别、存储备份等各类对时延要求不一的算力需求猛增,国内已形成依业务而定的通用算力、人工智能算力、超算算力、边缘算力协同发展格局。就城市范畴而言,算力资源分散在城市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机房和终端上,多源异构算力之间的算力壁垒普遍存在,形成城市“算力孤岛”,造成算力资源利用率低下,往往是平时算力大量闲置,危急时刻算力又不够用,导致算力需求不能充分满足、算力成本居高不下。如何构建类似城市水网、电网、交通网、金融网一样的城市算力网,打造形成数字经济时代的城市“新市政”,助力新时代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二、研究综述
(一)算力基础设施的研究脉络
1961年,麻省理工教授John McCarthy首次提出算力可以作为一种资源,提出了utilitycomputer即计算公共服务的理念。20世纪90年代,伴随计算机网络的快速普及,阿贡国家实验室的Ian Foster和南加州大学的Carl Kesselman借用电力网的理念,提出了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利用高速互联网把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数据、存储和软件等资源连为一体,通过调度、管理和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一个像电网一样的计算网格,将算力像电力那样输送给终端用户,支持共享使用和协同工作。在实践应用方面,美国、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实施了一批网格计算研究项目。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从政策设计角度出发推动算力发展,美国出台《引领未来先进计算生态系统战略计划》及《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为构建覆盖政产学研的国家级算力体系和高速宽带网络提供政策保障,力图维护算网领域领先优势。2022年,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保持美国高性能计算在E(百亿亿次级计算)时代的领先地位》,为促进高性能计算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德法两国共同提出倡议,联合欧盟27国共同建立“欧洲云”基础设施,以提升政府信息化服务能力。随着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跟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边缘计算。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推广普及,计算需求日益旺盛,算力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算力网建设步伐加快。在2019年召开的ITU SG13全会上,中国移动主导的算力感知网络的需求及应用场景通过立项,成为算力感知网络首个国际标准项目。随后,算力网的理念研究、技术研发、政策设计、实践探索不断深入。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形成算力服务资源池,标志着我国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算力形成严格的学术定义,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计算能力,维基百科上将算力定义为computing power。国内孙凝晖院士团队考虑到消费侧需求和算力的公共服务属性,将computility即comp(ute)和utility(效用)的聚合表达为算力。有关智库和通信企业也开展了算力指数方面的研究,算力的概念内容得以丰富,主要体现在计算速度、计算方法、存储能力、通信能力和云计算服务能力等五个层面。
(二)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算力网
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议题。近年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速普及,计算需求变得旺盛,建设算力网络的呼声日渐高涨。据统计,全球数据总量到2025年将达到163ZB,提高全网算力利用效率成为算力网络建设的终极目标,算力网建设成为大国角逐的新赛道。可以说,算力基础设施化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非常重要,是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能力,也是国家和企业竞争的前沿领域。城市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一环,其本质不是单纯的技术迭代,而是以大数据深度综合运用为驱动,推动算力、算法和数据的基础设施化,这也被认为是智能社会发展的三要素。算力网络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底座,最初的研究起源于通信领域,被认为是动态、分布式计算与网络深度融合的新范式,通过提供连接网络与计算一体化服务的形式实现网络即服务(NaaS)功能,用户通过网络直接获取计算的结果。算力网络通过对计算、存储、网络等多种资源的编排管理,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协同调度,促进算力在网络全局优化。整体来看,运营商普遍认为的算力网的特征是算网共生,需要实现云网一体到云网融合的过渡,从而实现算力和数据有效连接,让数据高效处理的需求能够便捷地获得算力的支撑,通过算力与网络在形态和协议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类似水电一样的一体化基础设施。中国移动认为,算力网可以通过“算力泛在、算网共生、智能编排、一体服务”设计,促进算力与水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实现“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市政基础设施底座。中国联通认为,算力网是随着云化网络技术演进的新阶段,通过将算力资源在云边端之间进行有效配置,实现算力的融合服务。中国电信认为,算力网是解决算力分配与资源共享,满足“随时、随地、随需”的新型基础设施。华为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对算力的需求将带来对算力“随时、随地、随需、随形”的新要求。可以看出,“即取即用”“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随需”是算力网建设所要实现的核心目标。在落地实践中,需要通过建设若干城市算力网示范应用,作为算力网应用需求入口,为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生产导入真实应用需求,拉动产业技术创新。2022年6月,鹏城实验室提出“像建设电网一样建设国家算力网,像运营互联网一样运营算力网,让用户像用电一样使用算力服务”的发展愿景。有研究机构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城市算力服务网概念,从算力需求度及供给度两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算力网发展指数,并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西部地区22个样板城市进行了量化评估,指出了供需不匹配是城市算力网发展面临的困境。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需要一种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城市算力网为应用牵引,为全社会提供高通量低熵算力网,通过终端设备、网络、服务器等基础软硬件构成网络计算系统,为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算力支撑。
(三)算力网的设计思路
随着算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通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算力网总体架构的研究探索。以三大运营商为例,中国移动通过“4+3+X”数据中心布局,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呼和浩特、哈尔滨、贵阳等多地部署算力节点,在此基础上将算力网从功能上分为算网基础设施层、编排管理层和运营服务层。中国联通通过构建“5+4+31+X”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鲁豫陕等地部署算力节点,将算力网络架构分为服务提供层、服务编排层、网络控制层、算力管理层和算力资源层、网络转发层等功能模块。中国电信提出“2+4+31+X+O”的数据中心布局规划,从算力感知与算力评估、资源标识、多方异构资源整合、算力交易四个维度构建算力网的多维资源关联、寻址、交易、调配。在科研院所层面,中科院计算所针对算力网发展面临的多云统一、站网分离、变租为用、单一计量、网程抽象、质量测度等六个挑战,展开了算力网架构的系统设计,从五个层面提出构建高通量低熵算力网(信息高铁)新型基础设施:即物理层提供与数字世界的数据出入口,接入层面向万亿物端的接入需求提供边缘网络部署,网络层提供广域高速互联与可控传输,算力层作为信息高铁的处理中枢,系统软件层为用户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共同管理调度云、网、边、端各种算力资源,开展了算力并网、算力调度、算力标准、异构算力互操作、算力度量、新兴应用评测、新型算力等领域的系列试验,促进算力网基础设施化。鹏城实验室提出的中国算力网可以使各个城市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连接成网,动态实时感知算力资源状态,实现统筹分配和调度计算任务,构成区域内可感知、可分配、可调度的AI算力资源,以“一网络”实现算力、数据和生态“三汇聚”,为人工智能大规模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三、城市算力网的内涵及意义
(一)城市算力网的内涵与特征
城市算力网是多源异构算力在市域空间范围的一体化连通整合,其本质是城市算力的基础设施化,是未来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的“新市政”。城市算力网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技术,而是需要从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多层面,对各类算力进行统筹规划设计,促进算力的统一供给、智能匹配、按需接入,是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底座。具体而言,城市算力网由主算力、边缘算力、终端算力、周边算力及远程算力等五种形态联网而成,是以城市主算力和边缘算力为中心,其他算力为辅助,以工业互联网、车路协同、智慧医疗等各类终端应用为导向,能够统筹调度的“算力一张网”。随着城市计算需求泛在化、智能化,通过城市算力网将计算、存储等基础资源在云、边、端之间进行统一高效编排,搭建一张能够连接不同算力类型的网络,让接入网络的需求侧可以共享网络中的所有算力供给,从而使更高服务质量、更佳服务体验的计算与网络融合,解决不同类型云计算节点规模建设后的算力资源供需平衡、资源共享等难题,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城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普惠、优质、经济、安全的算力保障(参见图1)。
(二)打造城市算力网的重要意义
依托城市算力网,可以有效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算力资源,形成异构、跨域算力统一调度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算力运营技术支撑,实现算力的统一服务、统一交易、统一计费和统一监管,按需灵活调度不同行业、机构、区域的算力资源,满足政府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的计算需求,促进算力使用如同水电等基础设施使用一样便利,为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应对全球科技竞争提供新思路。
⒈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新动能回顾历史,电力经历过由非公共品到公共品的发展过程。1992年,MIT出版社出版的《美国电气化》提出,1880-1900年期间,美国和英国只有小电站,每个工厂、每条电车道都有自己的发电设备,伦敦的电力有10种不同的频率、32种不同的电压、70种不同的电价;美国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融合,规定地方政府控制的地区只允许用公共电力,这一举措推动电力基础设施化,电力价格得以下降。从我国发展情况来看,1992年确立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综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电价变化情况,电价相对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为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参见图2)。可以说,没有电力基础设施化,就没有我国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化改变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和空间布局,创造出不可计数的市场需求。正如电力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算力基础设施化对于数字经济发展同样重要。
算力基础设施化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2021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中提到,算力产业中每投入1元,平均将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算力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来数字经济3.3‰的增长和GDP1.8‰的增长,算力正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晴雨表”。
据统计,2021年末,我国算力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虽然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超过590万架,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年均增速达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但人均算力水平排名中后位,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加之近年来计算基础设施的完善、各种智能化应用兴起带动的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我国未来算力资源将会严重不足。算力差距直接体现在数字经济规模上,美国2021年数字经济总量为15.3万亿美元,我国仅有7.1万亿美元,美国、德国、英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过65%,而我国仅为39.8%。可以说,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化发展空间非常大,未来对数据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视。
⒉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思路绿色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与此同时,《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一方面,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年耗电量2161亿千瓦时,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6%[26],超过钢铁行业成为各产业中耗电第一大户,考虑到未来对算力需求仍将高速增长,算力对电力消耗所占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算力产业规模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但由于体制机制、商业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制约,我国算力资源利用率只有30%,大量闲散算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建设城市算力网,一方面能够有效盘活闲置算力资源,变相提升电力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算力网与电力网协同联动,合理调度算力负载以适应风、光、水等绿色电能源端电力供给能力的波动变化,提供更低成本、更稳定的算力服务。算力网络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在大局上统一调度,横向融合网、云、数、智、安、边、端、链多种能力要素,高效匹配供需,能够实现算力资源高效配置,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在算力并网、算力交易等实际应用中,基于市场发展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规律,为企业和个人使用提供最优匹配结果,也可以大幅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同时,通过建设一批绿电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大力发展绿色算力,能充分利用风、光、水、核、海上风电等新能源,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水平。
⒊为全球科技竞争构筑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采取了跟随美国的策略,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数字中国建设必须走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模式。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建设城市算力网,是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形势下我国进行科技突围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发展算力网上中国有可能发挥引领全球的作用,其中,布局建设城市算力网是关键一步,具备重要战略意义。当前,过度依赖传统网络技术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创建新型算力网络技术,满足全国算力整体布局的网络资源需求。算力网络虽然已经成为全球新型网络技术的焦点,但目前对于算力网络的定义和技术路径,尚未形成普遍共识,缺乏成熟的标准体系,应积极抢抓算力网络技术重要机遇,通过提前谋划布局,获得新一轮技术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如孙凝晖院士所述,在中美科技竞争进入拉锯战的新形势下,数字新基建被赋予新的使命,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掌握科技创新主动权,对于实现独立自主、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四、城市算力网的总体框架
城市算力网的布局建设应基于“3+1”总体架构展开,即以算力并网、算力调度及算力运营为核心,以标准规范体系为保障,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整合、算力资源跨区协同调配及算力资源多元价值充分释放,推动算力从供给到运营再到消费的全链条多环节解耦,促进全国算力资源的一体化高效调度,打造数字城市“新市政”(参见图3)。
(一)算力并网:实现算力资源充分利用
打造城市算力网,首先是促进并网,面向算力生产商提供算力资源接入并网服务,为城市提供统一、稳定、可靠的算力,实现并网算力的高效接入和跨域资源整合。建设算力并网平台,能够解决算力供给侧的发现、注册、调用、计量、结算和安全保障等问题,在不影响算力生产商自身业务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算力并网。对于存量算力资源,可通过政策引导手段鼓励算力生产商自愿并网,利用闲置算力资源提高投资收益,比如可以从政务算力、国有可控算力入手,率先引导城市政务算力资源组网,提高城市数字治理协同调动能力。对于新增算力资源,通过制定专项激励政策加以引导,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积极性,促进核心算力、边缘算力、终端算力的整合调度,鼓励周边算力、远程枢纽节点算力接入城市算力网,增强城市算力供给能力。
(二)算力调度:促进算力资源高效匹配
算力调度是根据算力用户方的应用需求和算力生产方的供给能力,实现各类算力的精准匹配,为用户优选出高性价比的算力,是实现算力供需匹配、加速算力交易流通、扩大算力市场需求的中间配置环节。通过构建算力调度平台,智能匹配各类算力增值服务与多态混合算力资源协同联动,实现供应端和用户端的环节解耦,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实现区域内算力调度,以满足政策公平性、商业效能、服务质量、成本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目标,解决各并网数据中心之间的算力需求分配问题。
二是实现跨区域算力调度,重点解决城市周边地区及远程算力跨区域传输,特别是通过“东数西算”工程推动西部向东部输出算力服务。
三是实现云边端协同调度,重点解决城市算力中云、边、端多级算力的协调联动问题,综合服务本地不同时延、不同场景的应用。四是算力与电力协同调度,聚焦实现算力、电力“双网联动”,合理调度算力负载电力供给能力的峰谷波动匹配,确保算力资源和需求相匹配。
(三)算力运营:推动算力资源普及应用
算力运营的目的是实现算力的统一服务、统一交易、统一计费和统一监管,支持与各类云服务商等算力产业生态伙伴共同打造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丰富的算力应用场景。算力运营平台功能主要涵盖城市算力网的管理、维护,面向算力增值服务商和用户提供算力服务等核心功能,通过整合集成算力并网、算力调度、算力度量、算力交易、算力运营等环节,支持算力提供商、算力增值服务商便捷开店,使得算力最终消费者可以低门槛使用增值服务。基于服务内容打造城市算力网算力交易平台,为算力运营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智能匹配、算法推荐、需求发布、竞价撮合等先进技术手段,解决标准化算力商品的快速提供及非标准化算力商品的高效定制,构建完整的智能化算力交易撮合机制,实现交易过程和交易结果的可信存证,为算力资源标准化提供有效解决方案,进而助推城市算力网生态体系培育。
(四)标准规范:建立算力流通基本规则
城市算力网标准规范体系是打造良性有序算力服务新业态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算力并网、算力交易、算力服务及算力调度安全标准等,从技术接口、合规认证、共享规范、结算机制、质量评价、价值评估、监管审查、激励机制等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城市算力网的规范发展。算力并网标准规范对并网算力的技术约束条件和接口加以标准化和统一化,让各类零散数据中心得以并入,使得算力作为货架化商品在技术上可行,实现算力供给端解耦。算力交易标准规范主要定义算力交易的方式,如批发、零售、按时计费、按量计费等,指导算力资源成本核算与交易定价,约定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边界,实现运营端解耦。算力服务标准规范能够明确各类算力服务的技术接口规范与服务质量要求,通过定义统一、稳定的算力服务接口集,确保算力增值服务商和用户不被算力供应商绑定技术范式,实现消费端解耦,为算力商品服务质量监管提供遵循。算力调度安全标准主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上位法,维护城市算力网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五、城市算力网的实施路径
建设城市算力网的目的是实现算力基础设施化,为城市创新发展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建设城市算力网,应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城市发展现状,遵循算力产业发展规律,按照“先试点再推广、先局部再全局”的思路有序开展,有序推进城市算力网试验场、产业园、样板点“三位一体”立体化发展布局。
(一)建设城市算力网试验场
回顾近百年来科技创新史,很多创新型应用都是从试验场开始,比如互联网的发展就是从科学试验起步。近年来,美国在算力技术创新领域动作频频,2018-2020年美国连续建设了Edge Net、FABRIC和Pronto等多个开放的、全球性的与算力网有关的科研创新综合试验平台,推动美国数字化基础设施研发。2022年5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正式推出第一台百亿亿级算力的超级计算机,成为目前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算机。与其相比,我国在技术科学领域的工程科学装置长期缺位,目前仅有“未来网络”一个国家级试验平台,在算力并网、算力调度、先进算力、分布式系统、云计算、边缘计算等领域的国家级科研试验平台还处于空白的状态。因此,通过建设城市算力网试验场方式,加快布局城市算力网“调度实验场”,对于实现城市范围内算力资源协同化管理和一体化调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选择科研能力强、网络和产业基础良好、应用场景丰富、算力需求旺盛或算力资源富集的城市,建设国家级城市级算力网科学试验场,打造高通量、高品质、高安全算力基础设施综合性研发环境。
(二)培育城市算力网产业园
我国在未来巨大的算力缺口下,预期需要建设的算力基础设施将是世界级规模,其管理和调度本身也必将是世界级挑战,需要从做大做强算力产业角度进行总体超前谋划。一方面,着力打造产业硬实力,可考虑建设若干国家级算力科技产业园,从健全算力产业链、培育壮大算力运营企业、发展培育算力交易市场等视角出发,推动城市算力网产业上中下游纵深化发展,如上游重点发展服务器、数据库、器件等算力基础软硬件产业,中游重点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人工智能计算、边缘计算等算网建设与平台产业,下游重点发展云服务、数据利用、算力安全等算网服务与应用产业,不断提高算力网络全产业链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着力打造产业软实力,在城市算力网“调度试验场”基础上,依托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内重点城市和节点外代表城市,成立城市算力网产业发展联盟,广泛汇聚国内外优质人才、企业、技术等关键资源,通过开展高端会议、学术研讨、报告发布、经验分享、联合研发、基金投资等活动,培育城市算力网产业生态。在此基础上,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探索组建国家和省市级算力网运营公司,打造万亿级算力市场,形成全新算力产业集群。
(三)打造城市算力网样板点
在建设城市算力网试验场和产业园体系基础上,打造一批国家级城市算力网“样板点”。第一,从政策制定角度看,通过城市算力网样板点的打造,为相关主管部门规划和制定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为相关运营服务商制定业务发展战略、开展建设运营服务提供发展依据。第二,从模式探索角度看,城市算力网在技术路线、商业运营、治理方式等领域面临多种可能性,最终哪一种模式能够成功,应当基于市场的效率逻辑和国家安全的需要综合考虑。第三,从未来发展角度看,就是要“连点成网”,通过打造一批城市算力网,逐步延展形成区域算力“一张网”,深化算力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调动,通过城市间、区域间的算力并网调度,最终形成全国算力“一张网”。第四,从国际合作角度看,“城市样板”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合作城市和国家数字贸易发展大背景下,实现算力与新能源、高铁、数字金融的协同出海及全球互联互通。通过构建“算力换能源”模式,尝试探索算力贸易的突破点,通过在能源输出国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在帮助当地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建立我国的全球性算力资源储备,面向全球提供算力服务,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命运共同体。
六、对策建议
依托“东数西算”工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牵引,强化城市算力网建设与运营机制创新协同、多种金融工具与创新驱动力协同、城市算力网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协同、城市算力网与算力产业发展协同,推动城市算力网的高效调度,促进实现算力全面基础设施化。
(一)加强运营机制创新
充分借鉴组建电网公司以统筹调度电力资源、组建电信运营公司以统筹建设网络资源的运营模式,探索构建新型算力网络建设运营机制。在算力枢纽节点区域以及周边核心城市,兼顾东西部城市算力供需特点,遴选一批代表性城市率先开展城市算力网运营机制创新。作为连接供求双方的枢纽,建议先期以政府引导、国资控股、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推动,其他相关算力站、增值服务等可以高度市场化。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最大限度调动市场积极性,促进算力提供方、运营方、消费方等供需各环节解耦,实现城市内部算力资源的一体化高效调度以及算力枢纽节点地区算力的高效供需匹配。
(二)强化配套政策支持
研究试点城市在算力补贴、算力券、税收统筹、能耗指标共享等方面的政策衔接机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探索城市算力网络资费结算机制,建设数据中心网络监测体系,探索网络资费结算新机制,改革网络通道收费定价机制,进一步降低网络资费。创新应用金融工具、单列能耗等政策手段,探索REITs等创新政策工具,研究出台算力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专项指南,鼓励产权清晰、运营状况良好的数据中心、传输网络、城市算力增值服务等项目申报REITs试点工程,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以缓解投资过重给政府和参建企业带来的财务压力。
(三)完善网络协同机制
分阶段分步骤促进城市数据中心之间、集群内数据中心节点间、国家枢纽节点间的低时延数据传输网络建设,优化传输路由、减少跳转,积极布局大带宽、低时延、低抖动、高可靠的确定性传输网络干线。建立城市算力网试点城市与算力枢纽节点之间的算力调度机制,统筹推进算力供给站、网络试验线、算力调度网、数据要素场、安全防护盾立体化建设,加强枢纽节点内外城市联系,构建多层级、多地域联动的城市算力网络体系。强化数电联动建设,根据城市算力网建设布局,优化城市及周边区域内的电网规划,促进数据中心与电网协同发展,通过优化布局、错峰供电、负载调整等方式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成本。
(四)培育产业生态集群
以城市算力网建设及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为引领,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算力应用场景丰富的基础上,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城市算力网产业生态体系。鼓励试点城市依托“东数西算”数据中心产业基地设立统筹协调机制,按照园区化、生态化模式开展招商和产业孵化,通过产业招商进行强链、补链、延链。以重点企业为主体,鼓励在东西部数据中心集群同步投资、联动运营的项目,带动东西部产业协同发展。建议由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共同发起设立城市算力网产业基金,通过靶向投资方式引导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绿色电力设施和网络环境的规划建设。七、结语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水网、路网、电网的基础设施化,并进一步内化为城市市政的基本组成部分,那么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创新发展的方向,就是算力的基础设施化,即城市算力网成为城市的“新市政”。作为新型算力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算力网是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能够进一步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类比工业经济时代的电力基础设施化,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化也应遵循普惠、优质、经济、安全的原则,需要从成本测算、土地利用、建筑空间、能耗分配、网络稳定、绿色环保等多个层面展开,需要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商业创新等多措并举。在规划策略上,秉持“优化存量、巧用增量”原则,充分盘活存量算力资源,以集群化模式部署增量算力资源;在建设运营中,按照“全局统一、环节解耦”原则,打破数据中心孤岛现状和寡头垄断特征形成算力调度“一张网”;在关键技术上,坚守“自成体系、可信可控”原则,打造高通量高效能、安全自主可控的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底座。面向未来,算力只有像电力网、交通网一样实现基础设施化,才能真正促进数据高效流动和价值创造,才能真正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