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免费试用30天
已有30000+人申请
全程“零”编码,高效实现主数据模型、主数据维护、主数据分发、主数据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为企业主数据管理落地提供有效支撑,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主数据共享,保障企业主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一致性。
覆盖数据建模、采集、处理、集成、共享、交换、安全脱敏于一体,一站式解决数据开发所有的问题。
统一指标定义,实现“一变多变、一数多现”的数据管理效果,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保障和驱动效应。
零代码+AI,有“问”必答的数字助理,利用AI大模型和数字人技术,通过语音&文字输入问题,自动识别业务指令,深度理解用户意图的问题,洞察数据,人机交互,重新定义BI新体验。
智能数据问答平台
查看详情
2022-12-08
“云原生”顾名思义,就是“生在云上、长在云上”。
早在云原生概念被提出前,企业中就已有相关实践。
比如,谷歌在2004年就开始使用了容器技术,2006推出的进程容器(Process Container),就是一种具有“云原生”特征的技术实践;2009年,Netflix等厂商就开始开始启动上公有云战略,将 IT 基础架构从自己的数据中心迁移到公共云上之外,并通过微服务架构,用较小的易管理软件组件替换单体程序。
业界公认的云原生概念,是在2013年由Pivotal公司的Matt Stine首次提出的,他将其定义为一系列云计算技术和开发管理方法的合集,包括DevOps、持续交付、微服务(MicroServices)、敏捷基础设施(Agile Infrastructure)和12要素(The Twelve-Factor App)等等。
2015年,云原生领域最具话语权的组织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成立,该组织对云原生的最初定义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应用容器化;面向微服务架构;应用支持容器的编排调度。2018年,随着云原生生态的壮大,CNCF更新了对云原生的定义: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
现在申请试用亿信华辰数据软件,马上可获得:
领导驾驶舱、大屏分析等BI模板
多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海量工具及行业应用学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