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全程“零”编码,高效实现主数据模型、主数据维护、主数据分发、主数据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为企业主数据管理落地提供有效支撑,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主数据共享,保障企业主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一致性。
覆盖数据建模、采集、处理、集成、共享、交换、安全脱敏于一体,一站式解决数据开发所有的问题。
统一指标定义,实现“一变多变、一数多现”的数据管理效果,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保障和驱动效应。
零代码+AI,有“问”必答的数字助理,利用AI大模型和数字人技术,通过语音&文字输入问题,自动识别业务指令,深度理解用户意图的问题,洞察数据,人机交互,重新定义BI新体验。
随着国网某电力公司现有数据中台搭建,原有跨部门、跨专业的数据难以共享的情况陆续会得到解决,全景技术使得管理决策层能够看到相关数据资产价值,从而推动多级部门多级单位来应用数据。国网某电力公司经过两年的大数据建设,初步建成了数据高速通道,通过源头数据治理大幅提升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为数据共享奠定坚实基础。但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大数据建设的整体要求相比,目前公司级别的报表管理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难以获取数据 人工报表统计
根据前期末端融合调研情况,各级单位/部门的报表需求旺盛,例如某县公司一年需上报各类型报表的数量多达上百项,但由于数据获取存在困难,即便是业务系统中已有对应数据,也因为系统不具备报表生成功能或生成的报表格式不满足上报要求等原因,需要人工从系统内查询数据、复制数据、核对数据并编制报表上报,工作量大、效率低下。
2. 共性报表需求 重复填报建设
在统一收集报表需求时,发现各级单位/部门的报表需求存在部分重复,各系统提供的报表服务和各地市的个性化报表存在对同一指标项进行重复加工计算的情况,指标数据的复用程度不高。
3. 数仓需要完善 更好支撑需求
目前数据仓库建设已初见成效,初步搭建了公司统一的数据仓库。但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沉淀公共业务活动和公共指标逻辑等共性内容的过程,需要根据业务人员的需求不断丰富完善,以便更好支撑报表数据需求。
4. 数仓共享门槛高 业务人员获得感不强
目前数据共享(含报表数据共享)多是“技术”层面的共享,使技术人员按照中台思路在平台进行应用开发更敏捷、快速和高效。但是业务人员不具备写SQL代码查看、操作数仓数据的能力,报表数据需求依赖技术人员的支撑,业务人员数据获得感不强。
结合数据仓库的建设成果,通过报表工具连接后台数据和前端业务人员,打通数据共享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满足报表数据需求。报表中心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如下:
从上往下主要包括:
应用门户:各报表应用可根据用户、单位、角色需要,组装成针对不同终端的各类报表门户,供用户通过pc端、手机端、平板端和大屏端访问和使用报表中心发布的各种报表应用。
报表应用:从业务应用场景分类的角度,通过报表中心提供的报表线上化、报表自动化、报表自助化、报表指标化等的相关功能,结合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资源形成的各类报表应用场景。
报表中心:包括报表中心平台功能以及实现报表应用所必须构建的报表数据集市。其中报表中心平台功能主要包括报表线上化、报表自动化、报表自助化、报表指标化,以及将来实现的各种报表智能化功能。报表数据集市主要是为报表应用服务的数据集市,其数据源依赖于现有数据平台中的数据仓库层为主,贴源层为补充。
数据中台:主要指国网某电力公司现有的数据中台,为报表中心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报表中心作为数据中台对外数据共享的重要渠道,让数据中台的数据得以更加广泛有效的应用,得以充分发挥和挖掘数据中台中数据资产的价值。
1. 建立数据目录 解决报表数据问题
将数据仓库建设成果,以数据资产目录和共享目录的形式,在线进行展现、共享和动态更新,让业务人员通过工具线上查看数据,方便快捷查找所需报表数据,打通中台数据与前端业务人员之间的断点,解决业务人员看不到、拿不到数据的问题。
2. 提供报表工具 适用个性报表需求
基于数据仓库标准化后的同一套数据,通过低学习成本的ABI报表工具,支持可视化拖、拉、拽的方式,业务人员可根据自身需求,按照不同的维度和指标组合的方式,形成个性化的报表形式,即实现中台思路的“以不便应万变”。
3. 满足报表需求 倒逼完善数据仓库
针对目前数据仓库暂不能满足自动报表需求的,倒逼完善数据仓库。一是组建由业务、数据和技术人员构成的报表小组。其中,业务人员负责开展报表需求的收集、整理和提报,负责报表业务逻辑的梳理,以及开展成果的校验和问题反馈;数据人员负责开展报表数据溯源和加工逻辑的梳理,以及数仓模型的完善;技术人员负责开展数据加工链路的配置和技术落地。二是由报表团队完成需求对接、数据模型设计、数据仓库各层链路加工以及数据宽表生成,同时将成果动态更新至数据资产目录,实现成果的共享复用,进一步支撑业务应用需求,辅助各业务人员自助开展报表生成。
通过统一报表平台,数据被充分融合,形成跨专业共享生态,输出重叠部分能够保持一致性,消除信息孤岛,对内对外统一提供报表应用,快速响应地市、区县报表应用需求,实现电网业务平台化支撑,助力公司实现全场景报表自动化、自助化、线上化、平台化。
1、自动化
开展班组报表自动生成工作,通过上线91张地市和区县自动生成报表,一键查询,无需手工填报,无需各口径找数、要数、对数、再自行组装报表,让基层切实感受数据获得感,同时,通过上线317张管理报表,减少管理层向基层要统计数据的情况。
2、自助化
提供定制化报表自助服务,通过线上91个自助主题,基层业务部门可拖、拉、拽自行生成临时的报表,快速响应临时紧急的数据应用需求,培养基层用数据说话。
3、线上化
线下下发报表统计转变为线上数据采集,通过上线6套线上填报表,降低线下手工操作的繁杂度,大幅度提高数据采集汇总效率及填报数据质量。
4、平台化
通过平台提供简单易用的报表设计器,赋予基层数据应用开发和数据创新的能力,目前试点公司建设成果显著,100%实现常用管理指标及报表自动生成。
建立公司级指标体系,实现指标数据集中存储、动态更新,有效支撑和推进业务人员基于指标的数据加工和应用。
基于全业务中心数据集市及指标集市提供面向主题的自定义报表、敏捷分析等自助分析,满足业务上个性化报表需求。
通过报表平台,连接数据中台数据和前端业务人员,打通数据共享“最后一公里”,增强了业务人员数据获得感;
开展了指标和报表的自动生成工作,促进专业管理思路变革,数据获取链路由纵向向基层单位要数据,转变为从平台取数据;
将业务人员从繁杂的数据录入、收集和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切实推进了基层减负;
构建公司指标库,实现指标线上生成,避免人为干预,有效减少“跑指标”现象;
达到以自动报表推动数据共享的目标和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