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引领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变革,带来新的政府治理理念,同时也必将为未来政府治理结构、治理方式和治理过程带来新的机遇。其中政务数据治理正成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政务数据治理是数据治理在政务行业的应用,解决政务数据归集、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和数据应用等各种问题,以保障数安全。
一、政府使用大数据的意义
1、产业引导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推动大数据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塑造完整大数据产业链,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不断提升大数据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着力加强大数据施政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市场购买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和服务,推动政府、智库、企业之间数据信息资源的应用整合和协同共享。
2、政务服务方面
政府运用大数据施政可以准确判别不同群体、不同市场主体的各种需求,提升政府部门行政审批的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让数据为老百姓“跑腿办事”,为企业“贴心服务”,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管”、更积极的“放”。例如,各省市推行的“最多跑一次”就是通过推进“多审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从制度层面推动“流程优化、业务协同”。
3、市场监管方面
政府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汇总,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市场经济信息,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所有信息数据都能在一个系统平台内查询。换句话说,政府行为就更容易受到监督,从而有效促使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
二、政务大数据驱动要素
1、业务支撑:是政务大数据运营的两大支撑力量之一,重点实现政务业务本身的体系化、系统化,提供政务大数据运营的内容。
2、业务驱动:是政务大数据运营的核心,所有政务大数据的运营过程和运营活动都是围绕政务业务展开的。
3、外部服务:对企业、公民等服务对象提供政务相关的综合数据服务,完成数据层面的G2B & G2C等政府对外服务。如医疗卫生、环境气象、教育科研、户籍人口、交通运输、旅游观光等。
4、运营支撑:基于业务驱动,进行政务大数据的运营管理,实现业务服务的产品化和价值链管理。
5、数据规划:基于业务主题的政务大数据顶层设计、规划是政务资源目录制定,政务元数据、政务数据元相关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务大数据彰显价值的原动力。
6、内部协同:横向同级部门(管理职能域)之间、纵向各级部门(业务职能域)之间的数据传递、共享和协同。同时,也将包括城市、城区、园区、社区等的功能群组的内部数据协同。
7、数据自治:随着政务数据的积累、政务数据分析模型的演进,政务大数据一定会越来越拥有自学习能力,甚至拥有一定程度的智慧。
8、数据治理:是政务大数据运营准备的两大手段之一,通过对元数据标准、数据元标准实现对数据采集质量的控制与保证过程,并通过主数据管理实现对综合业务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