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开启高维智慧——用底层逻辑看清商业世界的底牌

时间:2022-08-22来源:数据观浏览数:273

一日千里的科技,正在使一切坚固的,变成脆弱的;使一切岿然不动的,变成摇摇欲坠的。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处身的行业,会正如大地坍塌,最终只剩下熔岩中的廖廖孤岛。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子,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追随历史运行的方向,不要莫名其妙被它抛弃,既要知道去哪里,又要知道如何到那里去!

多年前,好莱坞有一部电影,叫做《艾丽丝漫游奇境记》。女主人公爱丽丝在森林里迷路了,她对小兔子说,“我迷路了,请你告诉我怎么走!”小兔子回答道:“告诉你怎么走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要到哪里去?”

今天,在科技、社会、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的多重作用力叠加之下,时代已经把我们集体带到了无人区,“你要到哪里去”确实已经成为摆在每个组织,每个企业,乃至每个个体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当下,对于未来,我们似乎可以进行朦胧地描述,但却无法找到自己在其中的准确坐标,究其原因,在于技术已经前所未有的重塑时空,导致时间坍缩(即随时+随地,时间已经碎片化)和空间折叠(即线下+线上,空间已经无疆界),商业世界由此发生了巨变,陷入到了混沌状态,客户是谁,市场在哪里,什么产品是受消费者喜欢的,颠覆自己的竞争对手潜伏在何处,都开始变得让人难以看清,把握不准,可以说,我们原来拥有的世界观和所掌握的方法论,已经无法再照亮未来的前行之路了。

我们唯有进行认知跃升,开启高维智慧,找到新的坐标参照系,才能在当前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现这个曾经我们所熟悉的世界表象背后的底层逻辑,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以及如何才能到那里去。

决战量子之巅——不确定时代新世界观的前世今生

1927年,对于物理学来讲是个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召开了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自从前几届索尔维会议结束之后,物理学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所以物理学的大神们特别想聚在一起讨论讨论。

此次会议主题本来是“电子和光子”,但是大家主要的精神头都放在了量子的不确定性原理上了。会议一共请了32个人参与,大概分了三拨:实验物理学家关心的是做出了什么样的实验,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果,这些人以居里夫人为首,但会议的主力军是哥本哈根学派,领头的是玻尔,得力干将是海森堡、泡利、玻恩、狄拉克等;剩下的就是他们的反对派了,为首的就是爱因斯坦,还有德布罗意和薛定谔。

爱因斯坦在会议讨论过程中,一抬手就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假如板子上有个小孔,一个电子飞过去,那么电子穿越小孔的时候将发生衍射现象。

结果有两个办法解释这一现象。第一种,德布罗意和薛定谔的说法,这个电子其实是个波,说白了就是一水波穿过了小孔发生衍射。第二种,哥本哈根学派的说法,的确有一个电子,而波函数是它的“分布几率”,电子本身不扩散到空中,而是它的概率波。

爱因斯坦自然对这种解释不满意,他坚信“上帝是不掷骰子的”,宇宙中没有真正的随机,但玻尔马上展开反击,“别指挥上帝该怎么做”。

由于波尔与爱因斯坦两人的大论战,这次索尔维峰会被冠之以“最著名”的称号。

对于此次会议的核心主题——不确定性,是由德国学者海森堡于1927年,在《论量子理论运动学与力学的物理内涵》提出了的。他认为,我们不可能同时测量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质量× 速度)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无论用什么方式和工具观测,都会产生扰动,影响粒子“本来”的状态,导致不确定。只要有观测者的存在,它就必定会干扰被观测对象,这也被称为测不准原理。这个世界的存在意义,始于观测者的介入。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物理学的核心理论。1900年,随着普朗克《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论文的面世,一个新的科学时代被量子物理学开启,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即量子理论就此诞生。量子科学及其理论,从微观粒子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看待世界的视角,第一个是位置状态,强调波函数坍塌,突出了不可预测性;第二个是存在状态,强调波粒二象性,认为我们处在一个纠缠宇宙之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第三个是能量状态,强调能级跃迁,认为世界具有不连续性。

在量子科学出现之前,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解释权,掌握在经典物理学的手中。

从1665 年牛顿回乡躲避伦敦大瘟疫被苹果砸中脑袋随即发现万有引力,并通过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以来,牛顿的科学思维已经遍布人类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社会的各类组织机构及国家的商业市场领域。牛顿式的世界观,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确定的、可预测的,如同机器一般运转,强调事物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和逻辑性。

我们不难看出,以牛顿为代表的旧科学建立在绝对性之上——绝对的空间、绝对的时间、绝对的确定性;而量子科学则强调一切现实的核心是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旧科学告诉我们,想法和有意识的观察者对物理世界中一切事物的创造和运行毫无影响,物质就“在那里”,真实而客观地存在,而“我”只是一个被动的见证者,对世间力量毫无掌控;量子科学则不然,它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参与性”的宇宙之中,作为有意识的观察者/主体参与了对现实的创造,我们不仅对自身的行为、更是对世界本身都负有责任。旧科学强调连续性以及持续线性的变化;而量子科学充满了量子跃迁、复杂性、突变以及突然涌入混沌的种种情形,认为我们身处一个纠缠宇宙,所有事物都微妙地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能机械的切分,一切皆有可能。

可以说,量子科学以其革命性的全新理念,几乎颠覆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界认为真实可靠的一切事物和想法。

爱丽丝迷路困惑的根隐喻,就是我们来到了一个需要从“牛顿世界观”跃迁至“量子世界观”的百年未有之关键转折期,量子时代已经来临。

新的量子世界观意味着很多不同的新观念——强调整体而不是部分,强调关联而非分离,强调两种或多种方法而不是非此即彼、只有一种最好的方法,强调问题而非答案,强调事物的潜力而不仅仅关注当下的表现,强调思想上的谦卑,强调统一性而不是碎片化,强调复杂性而非简单化。

世界如此复杂,驱动我们前行的唯一动力,就是寻找我们存在的意义,量子世界观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现实发生,我们通过生活、工作和领导,创造这个世界,并且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地不断增长。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一只误入迷宫的蚂蚁——基于高维智慧的认知模型洞见

如果有一只蚂蚁出去寻找食物,无意中进入了一个迷宫。蚂蚁只能向上、下、左、右4个方向走,迷宫中有墙和水的地方都无法通行。这时蚂蚁犯难了,怎样才能找出到食物的最短路径呢?

其实,蚂蚁的困惑,在高维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例如,当你把你的手投影到二维地面上时,如果想从大拇指走到小拇指,在二维平面上你就得要先经过食指再经过中指,然后经过无名指,最后来到小指,因为在二维空间里面,你并不知道下一个场景是什么。可是从三维空间来看的时候,是一目了然的,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和所经过的途径了了分明。

同理,如果蚂蚁处在一个二维平面的迷宫,而你是站在这个迷宫的高空,你自然就会十分清楚蚂蚁走出迷宫的路线图。

爱因斯坦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先进行思维升级,找到势能高地,然后进行降维打击,就如同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所描述的那样,低维文明自然无法抵抗来自高维文明的攻击,只能束手待毙。本质上,思维层次的差别就是高度之差,而高度之差带来的是全方位的差异。

在心理学上有个“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模型,把人的认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时候,无知但是自信而快乐。

第二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时候开始了解世界的各种真相,生活没得选,被社会各种割韭菜,真诚被贩卖,这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失望,我们会怀疑世界,也会怀疑自己,甚至怀疑人生。

第三阶段,知道自己知道。这个时候生活慢慢看到转机,也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那么糟糕吗。曾经的痛苦变成经验,生活开始补偿过去的亏欠,这个时候人生开始走上坡路。

第四阶段 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个阶段外界的认可突如其来,你看起来毫不费力就做好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却觉得难度很高,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你真的有那么厉害么?到了这个阶段,你自己其实已经不知道自己知道了。

该模型描绘了把你自己转换到更高层次的实现路径。

可以说,顶级高手都是布局高手,用中层的脑力,让他们去管理底层人的劳动力和时间,他们凭借的是布局能力、思维模式。顶级高手的头脑越来越精密,他们掌握了人性的规律、商业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小的成长靠努力,大的蜕变毁三观!三观不破,都是量变!

由此,我们可以对高维智慧下个定义:看透底层逻辑的思维模式

拥有透视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看透世界本质的利器

十多年前,有一位互联网大厂的创始人曾经说过,对于新趋势和新事物的认知,普通人会经历四个阶段,即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最后来不及,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要想运用高维智慧,通过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我们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四看模型”:看透=回看+远看+高看+深看,由此获得上帝视角。

回看,可以比喻成透视镜,指的是看穿发展脉络。通过回顾历史行踪,找到逻辑源点,形成反思经验教训的觉醒。

为此,需要匹配两种思维模式,一是“以史为鉴”,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如果沿着时间轴追溯以往,就可以看清楚它出生成长的历史轨迹,以及兴衰的原因,对它的评判需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对未来有警戒意义,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另一个是“不忘初心”,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忘记了初心,我们就会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期间的过程也不再有意义。唯有牢记使命必达,方得始终。

远看,可以比喻成望远镜,指的是看到发展终局。通过聚焦最终目标,找到资源禀赋,形成前往应许之地的路线。

相对应的,需要建立两种思维模式,一是“以终为始”,史蒂芬·柯维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到的第二个习惯就是“以终为始”,意思是人要先在脑海里酝酿,然后再进行实质创造,即先想清楚了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看昨天,至多收获一个明天,唯有秉持长期主义,站在十年后看现在,才会拥有未来,因为过去得不到的,未来也不需要了,虽然问题仍然很多,但旧问题会随旧时代慢慢走进历史,这就是科技发展的历史规律。

另一个是“结果先行”,根据量子科学的测不准原理和“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只要观测者观测了被观测的对象,那么就会出现“波函数坍塌”,不确定性就会转化为确定性。凡事要先想到结果,通过结果指导工作,自然而然会做出有结果的事,实现结果的商业模式设计、工作规划、绩效管理、软件选型等等仅是用来“测量”工具而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战术上的勤奋只会加剧错误战略的崩塌。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我们所寻找的取决于我们所想的,我们所想的取决于我们所感知的,我们所感知的取决于我们所相信的,我们所相信的决定了我们认为是真实的,我们认为真实的就是我们的现实。

高看,可以比喻成放大镜,指的是看清发展大势。通过跃至高维时空,找到全局视域,形成构筑整体优势的能力。

这里也需要拥有两种思维模式,一是“升维思考”,俗语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站在太空看地球,不仅山川湖海会尽收眼底,也会感悟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山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诚不欺我。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都不是。真正影响它的是季节,秋季是夏季的趋势!趋势像一股强大的能量,浩浩荡荡往前推移,就看你是否能够发现它,并抓住它,搭上这辆顺风车,赚取时代的红利。事欲全其功,必先顺其势。每当新技术革命产生时,总会在商业形成一个维度差,首先拥抱新技术者,就会率先感受到高维度世界的样子,同时会看到现实中低维度世界的状态。时势造英雄,第一流的人物总在关注时代和趋势的变化,找到势能高地,顺势而为!

另一个是“降维解决”,刘磁欣在《三体》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中给出了文明的最高维度——歌者文明,处在十维空间。有一天,一个歌者文明的宇宙清洁工发现了处在三维空间的太阳系,他本着“黑暗森林”法则,用一张叫做“二向箔”的东西,朝着太阳系轻轻一挥,太阳系的能量瞬间被吸走,从三维立体状态坍缩成为二维平面,最后浓缩为“零维”的一个点,太阳系被毁灭了。刘磁欣称之为“降维打击”,同时他也揭露了丛林法则中最为残酷的一个事实——我毁灭你,与你无关。要想做到降维解决,必须突破能力局限,路径在于找到势能高地,由此让自己成为势能的一部分,或者让高势能者为自己赋能。站在势能高地,也许你还是不知道未来的趋势会去向哪里,但是你却和趋势站在了一起,抓住了未来世界给你留下的信号,让自己成了未来的一部分!

深看,可以比喻成显微镜,指的是看懂发展模式。通过把脉价值要素,找到内在关联,洞悉赋能系统活力的规律。

要想看得深就得从两个思维模式着手,不能浮在表面,一是“结构解码”,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心智塑造结构,结构决定行为,行为产出事件。如果拿一座冰山作比喻,事件就是冰山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就是我们可以观察、感知、经历的活动,例如,上线产品,开发布会等都是事件。隐藏在冰山下的就是与事件有交界面的行为模式,以及再下一层的系统结构和位于冰山底部的心智模式,其中,系统结构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读系统构成是“结构解码”思维落地的关键。具体来说,一个完善的系统结构,由多个“要素”,按照某种“连接关系”进行组合后,通过相互作用发挥“功能”,达成某种“目标”,并通过与“环境”的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实现共生共存。比如说,人体有消化系统、城市里有交通系统、大自然里有生态系统等等。

另一个是思维模式就是“链路优化”。我们只有看清系统内部各要素形成的因果链路,也就是只有弄明白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我们才能够不断优化系统结构,使之形成飞轮效应,穿越混沌世界。

通过看过去想未来,以及站得高看得深,做到看透,让世界的底牌显化在你面前,实现透过现象发现问题,沿着问题找到原因,通过原因给出答案,这就是“四看模型”的价值所在。

现在,面对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于商业世界所带来的剧烈变革,我们只有持续进行认知重塑,才可以洞察趋势,跟上时代步伐!未来并不是新的企业淘汰历史悠久的老企业,而是新的发展理念取代旧的理念,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在方向大致正确的前提下,快速行动,建立基于数据的快速反馈闭环,在不断调整中推动战略执行。

一日千里的科技,正在使一切坚固的,变成脆弱的;使一切岿然不动的,变成摇摇欲坠的。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处身的行业,会正如大地坍塌,最终只剩下熔岩中的廖廖孤岛。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子,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追随历史运行的方向,不要莫名其妙被它抛弃,既要知道去哪里,又要知道如何到那里去!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