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全国三大垦区之海南农垦:打造全产业链的农业互联网平台

时间:2022-08-23来源:脑残梦浏览数:193

通过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积累,可以为金融、保险服务提供支撑,能够更好地服务三农,能够更好地为农业农村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开启“农业碳汇+绿色金融”的新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林业,尤其是天然橡胶。现在天然橡胶的整个产业在生产端不赚钱,但海南农垦有6000万棵胶树,每年可以产生大量的氧气,这是非常好的碳汇指标,未来可以通过新模式实现类似海南橡胶这种林业企业的产业转型。

创建于1952年、作为全国第三大垦区、海南省政府直属企业的海南农垦集团,是以天然橡胶产业为核心、多个产业齐头并进的大型综合企业,主营天然橡胶种植、加工、贸易以及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地产、冷链物流和畜牧业、金融业等重点产业项目。

7月23日,在由企业网D1Net、信众智(CIO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主办的“2022全国CIO大会”上,海南农垦集团 信息中心负责人孙甄发表《农业产业互联》的主题演讲并表示:相比二、三产业,农业产业的数字化程度比较低,所以海南农垦首先从数据做起,开展产业的数据化,然后在数据完善情况下推动数字生态建设。海南农垦提出产业升级的四化目标:农场的规模化、种植的标准化、管理的现代化、农产品品牌化。

现场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我们这群服务农业的IT人既做代码又要与农事挂钩,可以叫做“新农人”或者“数字农民”。今天站在“数字农民”的角度,分享一下我们在农业产业互联方面的一些探索。

农业是我国最传统的产业。从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尝遍百草获得可以食用的谷物,也就开创了我国农耕的历史。我国农耕历史源远流长,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还是相对比较落后,与第二、第三产业有很大区别,需要从业人员的坚持、付出和投入,情怀很重要。农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支持。

农业产业面临四大痛点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和断层是一个核心问题。90后、00后们都不愿意种地,因为种地不仅是一个辛苦活,还赚不到什么钱,所以造成了从业人员的断层。以海南农垦为例,我们种植职工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预计未来五年左右可能就会面临着无工可用的窘迫状况。

农业产业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经营模式相对比较传统、比较落后,这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不稳定,无法像工业一样生产出标准化产品。举例来说,农业从业者历来本着“靠天吃饭”的理念在做种植,比如今年香蕉涨价了,种芒果的农民就把芒果砍了,明年开始种香蕉;明年芒果又涨价了,又把香蕉砍了再种芒果。这样就会造成种植过程中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农产品品质不高;农民也不参与后端销售环节,最后造成产销脱节。一旦产销脱节,就会导致农业种植者的收入降低,无法持续提高农产品品质。农业种植又很辛苦,一年到头朝不保夕,造成生产积极性也不高;最终形成“丰产不丰收”的恶性循环。

从产业层面看,现在农业产业主要面临四个痛点,见下图。

首先是流通环节多、效率低。国内农业产业还是基于家庭承包制为主,生产区域比较分散,且基础配套设施条件不太相同,所以造成整个流通环节多、效率低。例如消费者买到手的农产品,可能比田间地头的出土价涨了几倍到几十倍,但农民根本没有赚到钱,消费者也没有获得价廉物美的农产品。

其次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我国的果蔬、肉类和水产的冷链物流所占比率比较低,尤其是果蔬只占15%。以海南为例,主要产热带果蔬,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经常性的断链会对我们的生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消费者、产业链上各节点所获得的信息都不对称,也不一定准确,所以造成产需不对等、信息不透明。

其三是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滞后。农产品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标准化又是农产品品牌化的基础,现在国内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相对滞后,基础农产品品牌屈指可数,这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痛点。

最后是社会化服务体系较薄弱。农业产业所需要的配套体系以及全产业链体系,也是不完善的;相关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无法适应种植户、农户、农场各层面的发展需要,所以造成农业发展的不均衡、产需不对等现状。

政策扶持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近些年受到国家高度关注。从2012年起 “中央1号文”提出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随后每年都会发布一个主旨。2014年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建立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全程化、信息化”,2016年又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2018年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施智慧农林水利工程的要求。2019年“1号文”又提出“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在此文件的支持下,2020年初中央网信办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未来几年我国数字化农业从业者提出了一个政策性的蓝图,即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标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三化目标。

2021年4月,基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背景,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共同发布《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重点提出“加强数据共享、开展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试点、选取海南部分区域开展试点”。主要要求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农业常见的地理信息、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等一系列技术来获取相关数据,包括土地、农作物全产业链的数据链的获取,引入第三方机构,通过数据的支撑进行整体的信用评价和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对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保险机构对农户和农场提供配套的农业保险服务;这就构建了一个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文件。我们海南农垦要积极参与,未来海南农业将在种植、养殖和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上发力,构建一个多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农业产业互联能否改变农业产业发展落后、不均衡、产需不对等现状呢?

农业产业的“四化”目标

谈到“农业产业互联”这个话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农业产业要聚焦在农业产业链上。农业产业链相对比较长,包括从原始土地的种植、养殖、初加工、深加工,到冷链仓储、运输配送、流通环节、终端消费。互联的关键是产业链,产业链的聚集是农业产业互联的核心要素。有了核心要素之后,就会形成规模化;在规模化的效应下,就会降本增效;规模化、降本增效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

其次是互联。相比二、三产业,农业产业的数字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农业产业互联要从基础数据做起,首先实现农业产业的数据化,然后在数据完善的情况下,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数字生态建设。

信息技术与农业场景的融合才是农业产业互联的关键。国内做数字农业的厂商非常多,海南农垦挑选了很多企业进行技术考察,可落地的场景确实比较窄,很多都不适应种植或者养殖类的场景。

根据产业发展战略,我们提出产业升级的四化目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发力:

1、农场的规模化。通过国家土地三权分立政策,在土地流转方面,加快速度,构建大中型农场的数量。据统计,现在国内大概200亩以上的大户种植已经超过40万个,但是200亩距离规模化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目标是5~10万亩以上的规模化农场。

2、规模化以后,要实现种植的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可以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同时品质也有了更多保证,减少“靠天吃饭”的不可控性、减少人力因素的干扰。

3、管理的现代化。即在传统农业产业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加快整个管理方式的升级,提高整个产业的产品流通速率,同时为农户和产业链条所有从业者提供一个高效协作的平台,规范农场的信息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手段。

4、农场的品牌化。农场品牌化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也在不断打造自己新的农产品品牌,未来通过品牌带动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怎么做农业产业四化建设?

分为以下三步走:

首先是生产端的升级。通过农场管理平台、智能物联网的硬件设备、动态遥感为基础,建设数据底座以及物联网遥感的分析平台,以这个模式构建一个初步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农场管理系统。

因为农业涉及的数据比较广,数据采集环节要覆盖以下五个方面的所有数据。

1.在环境方面,会对土壤数据、空气数据、作物数据进行高频次的采集,土壤内部的酸碱度、重金属含量、温湿度,包括空气的温度,再到作物的照射光合饱和度等一系列的环境数据进行高频采集,这主要应用物联网传感器。

2.通过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类似生长过程中的中低频图像数据采集,以及对视频即录即存的方式,包括对病虫害图像的采集。

3.生产数据的采集比较困难,除了灌溉方面已经完全自动化,或者施肥方面完全使用无人车或者无人机来做施药施肥。否则,在纯手工的情况下,整个数据采集过程需要农户以手工形式填报,这给数据采集带来了很大不便。未来也将通过平台的便捷化和铺设更多的智慧设施,解决生产端数据采集的难题。

4.气象数据也是很关键。主要是通过和气象部门合作获得大量的气象数据;通过布点小型气象站可以做场地内分钟级的降雨预测。农业产业比较害怕遭遇天灾,以海南岛为例,每年冬春季的寒灾以及每年几次的台风都是比较大的灾害。这对农业的影响很大,一般通过灾害预警让农场实现防灾预警。

5.遥感数据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基础。可以通过高光谱卫星分析用地的土壤数据,比如土壤的氮磷钾含量,种植的面积、作物的类型、长势等一系列数据。

采集数据之后,还要做大量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对数据进行逐层分析和服务(见下图)。比如对农户和农场层面,提供病虫害防治和灾害预警服务,特色服务就是产量预测的服务。以荔枝为例,相比广州和广西,海南岛荔枝唯一的优势就是早15天左右的出果期,如果前期可以有效预测开花结果的时间,就可以提前锁定销售,这样对农户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其次,有了前面的数据和数据服务,逐步完善管理平台的建设。目前是做了十多个管理平台,主要解决现有农业生产系统存在的下地难、体验差、操作复杂等难题(见下图)。尤其是我们做的农技交流中心和农艺记录中心,可以非常方便地服务终端农户,未来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平台。

通过对农场主和管理者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其实现远程管理。农业大数据中心可以远程管理农场方方面面的信息,包括人员、任务、产中及产后一系列数据支撑。

最后,在整个农产品品控升级中,品控管理是农业产业的核心。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线上连接线下的品控体系,通过服务站模式在不同农场、不同片区建设服务站,对接、服务农户。

具体来说,通过环境数据、环境监测和评估,为农户提供种植参考依据的服务,农户托管和品质保障服务,以及质量认证。现在农产品有良好农业、欧盟认证标准、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标准认证。建设产品溯源系统,覆盖农品的农事档案、施肥记录、施药记录、物流信息等一系列信息,最终都聚集在我们的溯源平台上。溯源平台也在逐步实现溯源信息上链。同时品控也要对接销售,帮助农户把东西卖出去,摆脱农产品“产销脱节”的不利局面。海南农垦还会建立多种线上线下渠道,比如和京东、拼多多合作推动线上建设,和大型农贸市场合作推动品牌产品的销售。

通过上述几步,海南农垦将逐步建成一个农业产业的基础链条。还会引入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以及农机服务、土地托管等一系列第三方服务。相对来说,当前农业数字化的进程还是比较缓慢,预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才能逐步升级到农业大数据平台2.0。

未来农业大数据平台怎么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产业互联是农业产业的重要保障,可能也是现在的一个最优路径,把各个场景融合以后产生互联,也是未来我们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

未来目标:产业互联网平台

在海南自贸港的任务清单中有一个要求,就是推动信息技术形成并建立农业全产业链的试点。通过建设农业产业互联平台,服务海南农垦的各个产业板块。通过将各个产业板块的接入,实现数据共享。

海南农垦产业互联网平台总结来说,就是两个服务+三个基础平台+N个应用平台。

两个服务包括:一是农业产业服务,即为产业上各节点提供农资、农机、农技等服务;二是发展农业大数据产业,为产业上各节点、政府机构、第三方金融保险机构提供数据服务。

三个基础平台包括:一个数据底座(空间数据中台、业务数据中台)建设;一个安全体系平台建设;一个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数据利用中心、数据监控中心等)。

在三个基础平台之上又建设了N个平台,即: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土地流转平台,动态遥感、土地运营管理、租金管理等一系列平台;二是生产经营中的各个业务平台比如天然橡胶管理、橡胶收购、果园管理等一系列平台。

这些平台将融入海南省自贸港建设的四大产业中,即热带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从而构建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的融合互通,服务农业的全产业链。

最后,通过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积累,可以为金融、保险服务提供支撑,能够更好地服务三农,能够更好地为农业农村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

开启“农业碳汇+绿色金融”的新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林业,尤其是天然橡胶。现在天然橡胶的整个产业在生产端不赚钱,但海南农垦有6000万棵胶树,每年可以产生大量的氧气,这是非常好的碳汇指标,未来可以通过新模式实现类似海南橡胶这种林业企业的产业转型。

希望通过平台建设不断积累,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我们对农业产业的长远目标——“知天而作,智领兴农”。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