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时间:2023-02-20来源:萤火眠眠浏览数:85次
报告核心观点1. 进一步总结数字孪生城市的概念、特征与愿景
报告基于中国信通院多年数字孪生城市研究基础,结合全球数字孪生城市发展态势,进一步提炼形成数字孪生城市的概念——数字孪生城市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城市的物理空间映射到数字空间,通过模拟、监控、诊断、预测和控制,实现城市物理维度和数字维度同步运行、虚实互动的城市发展新形态。
数字孪生城市具备四大技术特征。一是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的精准映射;二是数字城市的分析洞察,实现数据驱动的治理;三是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的虚实融合,虚拟服务现实;四是数字城市对物理城市的智能干预,在数字城市仿真,在物理城市执行。
数字孪生城市瞄准三大愿景。一是城市生产运行集约高效;二是城市生活空间宜居便捷;三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 提出“4+5”数字孪生城市的要素框架
报告认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主要涵盖9大要素,呈现“4+5”要素框架。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平台能力、应用场景是数字孪生城市的4大内部要素,为数字孪生城市提供内生动力。战略与机制、利益相关方、资金与商业模式、标准与评估、网络安全是数字孪生城市的5大外部要素,为数字孪生城市提供发展环境和外部支撑。
3. 分析面临挑战,研提发展建议
报告认为,当前数字孪生城市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科学认识与价值认知的挑战,产业和社会缺乏对数字孪生城市客观理性的认识,部分城市过度注重可视化效果却忽略了业务实际需求;二是数据治理与隐私安全的挑战,城市物联感知数据采集有限造成应用深度不足,缺乏相对统一的技术架构和数据融合标准,海量数据汇聚导致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风险加大;三是支撑资源与商业可持续性挑战,数字孪生城市仍面临复合型人力资源不足、部分行业算法模型资源欠缺、商业模式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等问题。
结合当前挑战,报告从政府和产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从政府层面来看,一是注重上下协同,政府部门要充分协调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需求;二是注重以人为本场景设计,要贴合时代发展需求,如疫情防控、内涝治理、节能降碳等;三是注重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分级分类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数据体系,确保数据价值性与个人隐私性的平衡;四是注重复合式人才协同创新,搭建协同创新的多学科多梯次人才队伍。
从产业层面来看,一是降低数字孪生城市场景搭建门槛,吸引更多从业者和利益相关方共筑数字孪生城市;二是企业加强锻造数字孪生领域独特长板,形成组合式创新繁荣生态;三是注重产业实施中标准引领,形成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标准化伙伴关系;四是积极拓展数字孪生ToB、ToC市场,形成数字孪生城市开放赋能长效运营模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