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主数据管理是什么?主数据管理项目实施:避免五大误区的实用指南

时间:2024-03-30来源:互联网浏览数:9

主数据管理(MDM)被称为企业的“黄金数据”,其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企业数据治理中,主数据治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主数据管理涵盖了主数据管理标准、主数据应用标准和主数据集成服务标准等三大类内容。

主数据管理的作用是什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企业基础数据共享“语言”,打破各系统信息交互壁垒,实现客户、供应商、物料、设备等重要基础数据在多个系统间的共享和复用。
2、通过制定主数据标准,规范数据使用,为业务报表编制和数据统计分析提供基础条件。
主数据建设为企业数据应用与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数据管理是一系列规则、应用和技术,用以协调和管理与企业核心业务实体相关的系统记录数据。其重要性在于消除数据冗余,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增强公司战略协同力。

主数据管理面临的难题有哪些?
1、认识不统一,领导不重视:许多企业对主数据管理认知不足,领导层对其重要性认知不足,缺乏顶层设计支持。
2、各自为政,标准不统一:企业内部难以就标准和规则达成一致,主数据编码难以统一。
3、历史包袱重,落地实施难:企业信息系统庞杂,建设年代跨度大,一些早期系统的数据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数据清洗难度大、改造成本高,给主数据应用集成带来困难。
4、通用基础主数据开放性差,获取困难:通用基础主数据如行政区划、城市代码等缺乏高质量的数据来源和便捷可靠的获取途径。

主数据管理项目实施:避免五大误区的实用指南
误区一:忽视源头系统中的主数据管理
主数据管理对于确保企业数据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真正有效的主数据管理必须从数据产生的源头开始,即在数据生成的最初阶段,就要确保其标准化和唯一性。忽视这一关键点将导致一系列挑战。

首先,若不在源头进行主数据管理,而是依赖系统间的映射表来维护数据的唯一性,将带来巨大的额外成本。这种通过翻译交互数据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复杂性,而且随着主数据持续产生和更新,问题将日益突显。

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试图在业务数据生成后通过其他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清洗和整合,以形成与主数据一致的结果数据。这种做法不仅需要长期维护复杂的清洗规则,而且日常的数据清洗工作规模大、成本高。更为关键的是,若没有有效的主数据管理,获得准确的业务数据将变得困难,而这些错误的数据很难通过后期的补救措施来纠正。

因此,为了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对称,必须在系统集成时开始主数据管理。通过将主数据的逻辑固化到多个相关系统的功能中,可以确保基于主数据形成各系统之间信息对称的业务数据。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发挥主数据管理的价值,提高运营效率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误区二:混淆业务实体数据与主数据范围
业务实体数据通常包含多个字段,其中一些字段仅用于描述特定业务,并不需要其他相关系统引用。因此,这些非共用字段不应纳入主数据管理范围。同时,将大量用于查询和统计的字段纳入主数据范围也是不合适的。主数据应主要用于各系统的赋值、判断等业务功能性操作,而非主要服务于查询、统计等非业务功能性处理。如果将与主数据应用无关的字段纳入管理,这些字段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主数据的稳定性。

为了确保主数据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在定义主数据模型时,应仅选择主数据应用所需的元属性作为主数据的内容。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冗余存储和非必要的主数据变动。通过明确主数据的范围,可以更精确地管理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并确保各系统之间的顺畅交互。

误区三:同时维护多套主数据编码体系
在主数据管理中,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实体一编码”,即每个实体应只有一个编码。遵循这一原则,各应用系统应优先使用主数据编码作为其内部数据的标识。这样,当系统间进行直接数据交互时,无需进行额外的翻译或转换,简化了流程。

然而,现实中一些企业并未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它们在应用系统中继续使用自己的编码,并在系统中为数据设置一个主数据编码字段。只有在对外交互数据时,才会使用主数据编码。这种方式为同一个实体提供了多个编码,增加了数据维护和交互的复杂性,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应用系统必须使用自有编码且不能被外部赋码时,才考虑在系统中额外存储主数据编码字段。

值得注意的是,若在多系统集成建设的规划阶段就引入主数据管理,实现“一实体一编码”会相对容易。然而,对于已运行的应用系统,若它们已积累大量数据,则将其改用新的主数据编码可能会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不得不通过额外设置主数据编码字段来处理已有数据。

综上所述,主数据管理应在多系统集成建设的早期阶段进行规划和实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性,还可以为主数据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误区四:将组织内部主数据编码与外部编码混淆
居民身份证号码能够唯一确定一个人员、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能够唯一确定一个组织机构,但并不建议直接使用身份证号码作为人员主数据编码、社信代码作为客商主数据编码,原因主要包括三点:

首先,外部编码往往无法覆盖所有业务场景,例如外籍员工就没有中国的居民身份证号码,境外客商也没有中国的社信代码。若坚持使用此类外部编码作为主数据编码,就需要为境内和境外的数据设置两套编码体系,而主数据编码通常采用无意义的流水号即可,设置两套编码体系将增加编码和使用编码的复杂性。

其次,外部编码具有实际的意义,一旦主数据采用外部编码,就从属于外部编码代表的意义。而在创建主数据时,一旦把输入错误的外部编码作为主数据编码,这条主数据也变成了错误的数据,必须要予以改正。但修改生效的主数据编码往往非常困难,可能涉及多个系统的一系列连锁式修改,有时甚至无法修改。

第三,尽管一些外部体系的编码也非常稳定,变化的可能性很小,但仍存在因外部编码变化导致主数据编码需要相应变化的可能性。综上,不建议直接使用外部体系的编码作为主数据编码。

误区五:将主数据管理视为孤立项目
主数据管理实践中常遇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过分强调技术层面,仅关注系统建设;另一种则将主数据视为孤立的管理职能,仅制定宏观规范。不论哪一种情况,都属于将主数据管理视为孤立项目,这样会难以激发业务部门的参与,无法解决跨流程、跨部门、跨系统的协作难题,不仅会导致主数据管理与现有IT环境脱节,也无法满足组织对业务价值的预期。

主数据管理项目作为数据治理的一环,要考虑到组织、人员、流程、制度和考核五个方面,明确职能和责任,只有这样主数据管理的“大船”才能开动。在企业内部应多多宣导、推广数据治理,让相关人员了解到数据治理的必要性。在技术层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规模、人员数量、职责范围都要因地制宜,设计适合的解决方案,不要增加管理成本,降低流程效率。

一个主数据管理项目不仅需要高层领导支持和参与,业务方深度参与和认责,选择合适的主数据管理模式和技术工具也至关重要。像亿信华辰睿码主数据管理平台,除了支持与业务系统集成,还应支持与企业其他的数据管理平台深度集成。而且亿信华辰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行业经验的主数据服务商,可以更好地发挥主数据价值并缩短解决方案实施周期。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