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主数据项目,实施流程简单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建设团队,包括乙方团队、数据管家及主数据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制度并指导分期建设。
2.主数据识别阶段,确定主题范围、标准及依据,并识别上下游系统及其数据源。
3.数据系统识别,包括识别与主数据相关的上下游系统及其数据源。
4.数据定义阶段,定义数据链路与主数据模型,明确信息内容。
5.主数据模型定义阶段,明确各主题主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决定主数据的未来形态。
6.进行数据产品选型、审批流程制定、测试定义与数据分发。
实际上,这是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整个实施流程可大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块是识别主数据,从主数据识别、数据系统识别、数据定义到主数据模型定义,这四个步骤均属于识别主数据的范畴;第二块是根据前面识别出的主数据属性、信息及流程进行对应的实施建设。
因此,识别主数据在主数据项目及咨询过程中是一个核心且关键的内容。一旦识别工作完成,后续的实施建设便只需按照既定的识别内容和计划进行,即可水到渠成。【主数据概念回顾前文】
01主数据主题分类
在整个识别主数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主数据的主题进行分类。这些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管理类主数据和业务类主数据。
管理类主数据是较为通用的,不仅企业会涉及,银行和政府机构等同样也会使用。这类数据包括基础类的国家信息、度量标准,以及机构人员方面的数据,如人员信息、机构部门、班组、门店等。此外,财务主数据也属于管理类数据,涵盖会计科目、银行账号、币种等。在资产方面,管理类数据则涉及设备、仪器、房产等相关内容。这些统称为管理类主数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业务类主数据则包括客商、合同、物料、产品等。客商数据涵盖客户和供应商,合同管理还包括项目类型的管理。物料主数据可能初看之下较为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物料的分类和物料本身往往会作为两个不同的主题进行建设。产品数据则具有特定的业务特点,即通用类主数据更多适用于机构或组织,而业务类主题所指的内容则更多与企业相关。因此,在主数据范畴内,业务类数据更多地适用于企业,呈现出ToB的业务特点。
02如何快速识别主数据
如何快速识别主数据是企业在构建数据管理体系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与客户沟通或企业内部讨论时,如何确定需要建立哪些主数据、如何建立以及涉及哪些范畴,常常令人感到困惑。为此,整理了以下六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帮助我们有效地识别主数据。
第一个问题是:客户(或企业内部)拥有多少个业务系统?这个问题相对简单,通过列举如ERP、HR、OA、CRM等系统,我们可以对业务系统的数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中小型企业可能拥有十个以内的业务系统,而大型或涉及分销、直销的企业可能拥有二三十个业务系统。
第二个问题是:在这些业务主题中,哪些对主数据有需求?在列出业务系统后,我们需要对整个企业的经营范围及其数据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知。基于这些了解和认知,我们可以选择或排查出哪些主数据是我们有管理诉求的。
第三个问题是:这些业务主题的上下游系统有哪些?我们需要对需要做主数据管理的主题进行上下游的分解。上下游系统指的是我们第一步列出的业务系统。例如,对于财务主题,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业务系统需要财务主题的数据,如会计科目等,并确定这些数据是从哪些上游系统(如金蝶、用友的财务系统)获取的,以及哪些下游系统(如订单系统)需要使用这些数据。
第四个问题是:每个主数据是否能明确选择依赖关系?这里的依赖关系包括强依赖和多依赖。明确依赖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主数据。后面细说依赖关系。
第五个问题是:对于上游的系统,我们如何获取数据;对于下游的系统,我们如何分发数据?这个问题涉及到数据的集成和分发策略,是确保主数据在业务系统中有效流动的关键。
第六个问题是:对于这些业务主题的数据量情况,我们是否有初步的了解?例如,能源数据的日增量可能相对较低,而物料数据的日增量可能较高,因为物料的变更和采购新品种每天都会发生。了解数据量情况有助于我们优化
数据存储和处理策略。
通过回答以上六个问题,我们可以快速识别出主数据主题,为构建数据管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下面,将通过具体例子对主数据平台的依赖关系进行分解说明。
从主数据管理的本质来看,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统一主数据的入口,二是确保主数据的出口唯一化。这里的“唯一化”指的是主数据只能从主数据平台分发,其他系统不具备这一功能。这是主数据统一入口和唯一出口的核心功能。
在讨论强依赖和弱依赖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与上游系统的关系。当业务系统作为主数据的统一入口时,我们称之为强依赖。这意味着主数据系统的数据来源完全依赖于某一个业务系统。以物料信息为例,它与ERP系统紧密结合,包括物料的后续订单和采购流程都在ERP中内置或固化了。如果物料信息由主数据系统推送给ERP,那么ERP需要进行大量的接口和流程改造,这将增加系统的改造量和实施成本。因此,对于这类情况,我们推荐使用强依赖关系,即主数据系统不直接对物料信息进行增删改操作,而是依赖于原始的ERP信息。主数据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ERP的物料信息同步到自身,并确保分发的唯一性。
然而,强依赖并不意味着只能依赖一个入口。例如,门店信息可能涉及直营门店和加盟门店两套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这两套系统的业务范围没有交集,它们都可以作为主数据系统的原始数据源。
接下来是弱依赖。在弱依赖关系中,主数据系统自身会承担某些数据的增删改任务。以人员信息为例,主数据系统上线后,人员的维护都在主数据系统中进行,不再依赖于HR系统或OA系统。当然,在初始化阶段,可以从HR系统导入数据,但后续的维护工作都在主数据系统中完成。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业务特性和信息化建设的等级来选择不同的依赖关系来建设对应的业务主题。这包括强依赖和弱依赖两种模式,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03主数据识别方法及示例
关于主数据识别的方法,主要就是4步:首先是列出所有的业务,第二标出关注的主数据主题,第三是标出对应的上下游的业务,最后是明确他的依赖关系。
上图是个主数据主题识别的示例,可以看到,详细列出了企业所有的业务系统或其所涉及的业务领域。这一步骤是识别主数据的基础,有助于我们对企业业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接着,从列出的业务中,识别并标注出我们需要建设主数据系统的关键主题。这些主题通常包括门店、经销商、产品、人员、物料和财务等关键领域。主题的选择应基于企业业务的需求和重要性。
随后,针对每个选定的主数据主题,列出其对应的上游系统。上游系统是指那些为主数据提供原始数据或信息的系统。例如,门店的上游系统可能包括掌柜系统、门店系统以及GIS系统等。这一步骤有助于我们明确主数据的来源和获取方式。
此外,需要标出下游的业务系统,即那些需要使用主数据的业务系统。主数据系统需要具备向这些下游系统分发数据或提供共享接口的能力,以确保数据的流通和共享。这一步骤是主数据系统建设的关键,因为它决定了主数据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上述过程构成了我们识别主数据的一个标准流程。虽然过程相对简单,但它能够清晰明了地揭示主数据建设的范围及其逻辑结构。当最终完成这一流程并绘制出相应的图后,该图实际上可以作为需求规划说明书的重要输入内容。
04小结
企业主数据识别工作是构建高效数据管理体系、驱动业务决策智能化的基石。亿信华辰睿码
主数据管理平台,在主数据识别的基础上,涵盖了产品分发、规则制定以及主数据模型建设等多个关键领域。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从主数据模型的构建、编码规则的定义、质量标准的设定,到模型流程的管理和工作流的集成,均具备完善的功能。
在数据维护方面,若主数据呈现弱依赖关系,则所有主数据信息的维护工作均需在主数据平台上进行。亿信睿码主数据管理平台特别提供了自定义表单功能,该功能灵活多变,能够根据需要创建各种填报表单,并可与工作流相结合,实现流程化和审批性,以应对不同的主数据维护和审批需求。
亿信华辰睿码主数据管理平台在主数据管理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主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