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
数据治理已从可选动作变为必选项。然而,许多企业在数据治理实践中常陷入投入大、见效慢的困境 —— 要么目标模糊导致方向偏离,要么标准缺失引发执行混乱,要么路线不清晰导致资源浪费。亿信华辰基于 多年数据治理实战经验,总结出 “3 个 1” 蓝图设计方法论:1个可拆解的目标、1套可落地的标准、1张可执行的路线图,助力企业从 “数据治理 0 到 1” 走向 “价值释放 1 到 N”。
一、1 个目标:用 “目标拆解法” 让战略落地有抓手
数据治理的终极目标是 “数据资产增值”,但如何将这一抽象目标转化为可衡量、可执行的具体指标?亿信华辰提出 “目标拆解法”,通过 “战略层 - 战术层 - 执行层” 三级拆解,实现从 “支撑
数据资产入表” 到 “质量达标率 95%” 的精准落地。
1. 战略层:锚定业务价值原点
企业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需与业务战略强绑定。例如,某能源集团提出 “2025 年数据资产入表” 的战略目标,其本质是通过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资产的 “可计量性” 和 “可交易性”,最终实现数据从 “成本” 到 “资产” 的价值跃迁。
2. 战术层:量化关键成果指标(KPI)
为支撑战略目标,需将其拆解为可量化的战术指标。以 “数据资产入表” 为例,需同步设定:
数据质量达标率:核心业务数据(如客户、设备、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达标率需从当前 70% 提升至95%;
主数据统一率:覆盖人、财、物、产、供、销等11大类 25 个主数据域(如人员、会计科目、设备编码),确保跨系统主数据一致性达100%;
数据服务响应时效:业务部门数据需求从 “3 天响应” 缩短至 “4 小时交付”,提升数据敏捷性。
3. 执行层:明确责任主体与验收节点
每个战术指标需对应具体责任部门(如数据治理委员会统筹、IT 部门落地、业务部门配合),并设定阶段性验收节点(如每季度质量达标率提升 5%、每半年主数据域扩展2个)。通过 “目标 - 指标 - 责任 - 验收” 闭环,确保战略目标不飘移。
二、1 套标准:构建 “主数据 + 元数据 + 质量规则” 三维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数据治理的 “操作系统”,缺乏标准的治理如同 “无章可循的交通”—— 数据混乱、协作低效。亿信华辰提出 “主数据统一、元数据透明、质量规则可执行” 的三维标准体系,解决 “数据怎么管、谁来管、管到什么程度” 的核心问题。
1. 主数据标准:打破 “数据孤岛” 的关键

主数据是企业核心共享数据(如客户、供应商、产品),其标准需覆盖 “定义 - 采集 - 维护 - 分发” 全流程。以某能源客户为例:
定义标准:明确 “设备主数据” 包含设备编码(18 位唯一标识)、型号、所属电站、投运时间等20+字段,避免 “同物异码”(如 “1 号风机” 在财务系统为 F001,在生产系统为 FJ-001);
维护标准:指定设备管理部为 “设备主数据” 唯一维护方,其他系统需通过主数据平台同步更新,确保 “源头唯一、全局一致”;
分发标准:主数据通过接口同步至 ERP、生产管理、财务等 8 大业务系统,异常数据自动预警并阻断分发。
2. 元数据标准:让 “数据资产可见”

元数据是 “数据的数据”,其标准需解决 “数据从哪来、到哪去、有什么用” 的问题。亿信华辰建议:
技术元数据:定义数据库表结构(字段类型、长度)、ETL 逻辑(
数据清洗规则)、接口协议(API 调用方式)等技术细节,确保技术人员 “看得懂、改得动”;
业务元数据:标注数据业务含义(如 “月均发电量”= 当月总发电量 / 当月天数)、业务口径(是否包含检修期数据)、关联业务场景(支撑经营分析或设备运维),帮助业务人员 “用得对”;
管理元数据:记录数据责任人(如 “月均发电量” 由生产部张三维护)、更新频率(每日 18:00 更新)、安全等级(机密级),实现 “责任可追溯”。
3. 质量规则标准:让 “数据治理有尺可量”

数据质量规则需覆盖 “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及时性” 四大维度,并通过 “规则定义 - 监控 - 预警 - 整改” 闭环管理。例如:
完整性规则:客户数据中 “联系方式” 字段必填(空值率≤0.1%);
准确性规则:设备电压值需在 “额定电压 ±5%” 范围内(异常值自动标记);
一致性规则:同一客户在CRM 和ERP 系统中的 “客户分类” 字段需一致(不一致时阻断业务流程);
及时性规则:每日交易数据需在 T+1 日 10:00 前完成入库(延迟超 30 分钟触发预警)。
三、1 张路线图:分阶段实现 “1 年合规、2 年提效、3 年增值”
数据治理是 “长跑” 而非 “短跑”,需结合企业资源与业务优先级,设计 “小步快跑、逐步迭代” 的路线图。亿信华辰建议按 “1 年合规筑基、2 年提效赋能、
3 年增值创新” 三阶段推进。
阶段一(1 年):合规筑基 —— 解决 “数据能用”
核心目标:建立基础数据治理框架,确保数据 “可管、可控、可追溯”。
关键动作:
完成数据资产摸底(系统数量、库表数量、数据流向),形成数据地图;
搭建
元数据管理平台,采集 10 + 业务系统元数据(如某集团已完成 10 套系统元
数据采集;
制定主数据、元数据、质量规则等基础标准,建立数据治理委员会;
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如客户、设备)质量达标率≥85%。
阶段二(2 年):提效赋能 —— 解决 “数据好用”
核心目标:通过数据治理支撑业务提效,实现 “数据驱动决策”。
关键动作:
扩展主数据域至 25+(覆盖人财物产供销全业务),主数据统一率达 100%;
完善数据质量规则库(覆盖 90% 业务场景),核心数据质量达标率≥95%;
构建数据资产平台,提供 “数据服务目录”(如经营分析、设备健康度等主题),业务数据需求响应时效缩短至 4 小时;
部署领导驾驶舱(如亿信 A
BI 数据分析平台),可视化展示经营核心指标(如发电量、能耗、利润率),辅助管理层实时决策。
阶段三(3 年):增值创新 —— 解决 “数据生钱”
核心目标:将数据转化为可交易、可增值的资产,支撑商业模式创新。
关键动作:
完成数据分级分类(公共数据、内部数据、敏感数据),建立数据脱敏、加密、归档机制;
构建数据产品目录(如 “设备健康度预测模型”“客户用电画像”),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如向电网公司输出设备运行数据);
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完成数据确权、评估、定价),数据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例≥5%;
形成 “数据治理 - 业务创新 - 价值反哺” 的良性循环,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从 “支撑型” 向 “引领型” 升级。
附:某能源客户数据治理蓝图模板(简化版)
维度
1 年目标(合规筑基)
2 年目标(提效赋能)
3 年目标(增值创新)
目标拆解
数据质量达标率≥85%,元数据覆盖 10 + 系统
数据质量达标率≥95%,主数据域 25+
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产品收入占比 5%
标准体系
完成主数据、元数据、质量规则初稿
标准覆盖 90% 业务场景,实现动态更新
标准与行业 / 国标接轨,支撑数据交易
关键动作
数据地图、元数据平台、治理委员会成立
主数据平台、数据资产平台、领导驾驶舱
数据分级分类、数据产品目录、资产入表
责任主体
IT 部主导,业务部门配合
数据治理委员会统筹,跨部门协同
高层决策,业务部门主导价值转化
结语:数据治理蓝图设计的本质,是为企业 “画一张能走通的地图”。通过 “1 个目标拆解法” 明确方向、“1 套标准体系” 规范路径、“1 张分阶段路线图” 控制节奏,企业才能避免为治理而治理的陷阱,真正让数据从资源变为资产,从成本变为价值。亿信华辰将持续以实战经验为支撑,助力企业在数据治理赛道上 “走得稳、跑得远”。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