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转型抓手 | 企业如何设计业务流程架构

时间:2023-01-13来源:反派角色浏览数:283

由基础数据延伸出来,会形成一系列的数据。未来,在数字化的组织中,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数据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基础。IT系统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垃圾进、垃圾出,不可能经过IT系统的加工变废为宝,它毕竟不是垃圾处理厂。信息垃圾,在任何环节都是垃圾。因此,数据质量应由专业的部门来管理,要有数据质量管理工程师来解决。

数字化席卷企业界,而业务流程架构是其实现的关键基础。

一、流程架构与流程清单是两码事

作为国际权威组织的开放组提出了开放群组架构的概念。它对企业架构的定义是:企业架构是一种对组织业务运营以及所需IT战略和IT技术的综合描述,核心架构内容包括业务架构(战略、能力、流程、组织等)、信息系统架构(IT应用和数据)及技术架构。这些元素经过整合,形成了完整企业架构的原则、愿景与需求。

要建立一个数字化的企业,恰恰是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的。它更加近似于城市规划,而不是按照互联网公司的前台、中台、后台来进行的。

回到基于价值链模型的业务流程架构,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结构,其分层不会动辄发生变化。但在具体的执行层面,其变化往往又是非常大的。因此,业务流程并非一成不变。因为不断有新技术、新活动、新客户与接触点,需要有专业和专门的人员进行持续不断地优化。

比如,过去的产品可能是通过实体商店去销售的,但后来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网络之上。进一步,又发展出了抖音、游戏,或者是网络电视等销售模式。但总体来说,其架构的上层,尤其是产品开发的过程,包括与客户交互的过程并没有太大不同,只是在下层的供应链层面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有人不断去研究,在不同模式下的不同做法,并思考如何把它纳入到流程框架中,纳入到IT支撑系统里。

企业要设有相应的流程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并且,这些人员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人员规模,流程变革和持续优化才有可能实现。在缺少职能的情况下,即便请到了世界一流的顾问,也没有人来承接他所提供的工具和方法。

面对如此复杂的元素,要有流程架构管理。这里,介绍两个公式:流程架构≠流程清单;流程架构BPA=BP组件s + 流程架构原则。

在此基础之上认识流程架构管理,就是在对构成企业综合性大流程的所有子流程相互之间关系的性质、衔接方式、衔接接口进行科学分析界定的基础上,做出安排,并吻合其相互连接,理顺其相互关系。它包括了流程相互关系管理和流程衔接接口管理。

架构是以组件、组件之间的关系、组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的某一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以及指导和管理该系统设计与演化的原理和原则(IEEE)。它也有一个基本的公式:架构=组件s + 关系+原则。

事实上,架构就是蓝图。架构帮助我们聚焦于正确的事情,指引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做事。就像我们要去盖一栋房子。

架构一词首次出现在两千年前古罗马的维特鲁维的《建筑十书》中,并给出了著名的建筑三原则:实用、美观、坚固。将架构引入流程建设,说明流程建设与建筑有着共通之处。比如,修建埃菲尔铁塔需要数十万个不同的构件,而企业活动也是千千万万。要想把这些活动连接起来,就需要引入流程架构。

流程架构是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专门的方法和人员。构建企业也是如此,美国学者对此也有系统的研究。在企业架构当中,既包括业务战略,也包括业务流程架构。此外还有应用架构,即IT系统架构。还有信息架构,即数据。电脑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垃圾,即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一定垃圾,所以要保证数据的质量。企业做流水线时仅有流程部门是不行的,必须要同时建立IT部门和数据管理的部门。还有技术架构,因为IT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从局域网技术发展到万维网技术,现在更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市场,有很多用户数据。在科学中心的基础上,美国专门设立有开放群组架构框架,做数字化企业一定要按照这个框架进行设计,就像做流程一定要按照APQC的模式,做供应链一定要按照SCOR模型一样。

流程架构的构建,首先要有充分的理解。艾菲尔铁塔有海量的不同金属构件,首先有图纸,图纸上一定有描述,然后按照图纸的要求来安装。而一个企业的流程架构首先要将它水平分解,将其分为三类:价值类、使能类、支撑类。

价值类:客户主要价值创造流程,端到端定义为完成对客户价值交付所需要的业务活动,并向其他流程提出协同需求。

使能类:响应业务流程的需求,用以支撑业务流程的价值实现。

支撑类:公司基础性流程,为使整个公司能持续高效、低风险运作而存在。

流程架构要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演变,下图为华为现行的业务流程架构V2.0(L1)。

二、如何理解流程架构

只有充分理解,企业才能配合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设计实用高效的流程架构。

1

水平分解

从既有高层经营者的视角看:描述企业总体业务框架,用以支持业务目标,体现公司业务模式、业务本质和价值链特点,并覆盖公司所有业务活动。从使用者的视角看,就是企业的场景地图。从流程设计者的视角看,就是做什么?要把这样一些视角放在一个统一的水平面上去衡量。

最终的设计原则是,从为客户创造价值和企业愿景出发,支持公司战略和业务目标实现,体现公司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型。而价值驱动的业务流程管理,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实现从客户到客户端到端的流程贯通。

2

纵向分层

每个流程纵向看,从L1到L6,上面的三层应该是比较稳定的,这样才能有效管控。而下面的具体执行则很灵活。当企业真正实现了流程化以后,其灵活性、弹性最主要体现在下面的部分,它可以有非常多的变化。

同样的事情,因为技术发展、工具提升,企业效率可能会得到提升,但整个过程不会变,可选择的方法有很多。流程架构与当下的技术、工具也是息息相关的,并且会随着技术的提升而提升。

三、流程架构的设计方法

流程架构有很多设计方法,可以在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网站上搜寻,找到通用的模版或者标杆企业的模版,结合企业自身的战略和业务线,结合自身的能力,形成一个与自身相匹配的流程框架。

在这样的流程架构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解。即在客户价值、企业日常活动和组织能力三者形成的Y字型架构中,向左上延伸的是价值流视角,即客户视角,向右上延伸的是能力视角,即组织到底要构建什么能力,包括了企业的IT系统、人才等要素。Y字下面的竖线,就是企业的日常活动和任务。三者的交点,即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流程架构。三者互相牵引、互相影响。

流程架构八面玲珑,与企业的日常活动相结合,既能关照到客户,明确企业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又能关照到企业的现实能力。它事实上是在企业日常活动的基础上,把客户需求,把企业对市场和客户的洞察,把企业能力,所谓的价值所指、使命所负相结合,并为企业未来的能力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引。

围绕着这样的Y字型架构,企业要围绕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去梳理组织的活动,剔除其中不必要的部分。因为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才开展这样的活动。或者说,企业要发育出哪些能力,就有必要开展哪些活动。能力和活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这个过程其实是在规范员工的行为。

当然,流程是复杂的,包罗万象。但即使是同样的流程,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看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就像一张地图,因目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有时它可用于导航,也可用于城市规划。会有不同的地图,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比如,地铁线路图和街道地图就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但城市规划的专业人员,应该会有更复杂的地图。

比如,面向业务对象视图,可按业务对象(即业务信息,如产品、客户、组织等)的内在逻辑关系划分,有用于跨流程调用的全局数据,也有某个主题域专有的信息数据,以指导EBIM(企业业务信息模型)设计。而面向流程视图,是根据信息定义、产生的业务环节提供面向流程的架构视图,有用于跨流程调用的全局数据,也有某个主题域专有的信息数据,用于指导确定Owner。

信息架构、应用架构主要是指公司的各个IT应用系统软件包,它们对流程的支撑关系、它们之间的信息流和内外部交互等,包括公司级应用架构、IPD应用架构、LTC应用架构、ITR应用架构等。然后才是技术架构。在所有的架构中,信息的名称是统一的,因而就形成了基础数据。

由基础数据延伸出来,会形成一系列的数据。未来,在数字化的组织中,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数据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基础。IT系统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垃圾进、垃圾出,不可能经过IT系统的加工变废为宝,它毕竟不是垃圾处理厂。信息垃圾,在任何环节都是垃圾。因此,数据质量应由专业的部门来管理,要有数据质量管理工程师来解决。

此外,IT系统如何覆盖不同的业务流程段?能否很好地支撑这样的业务流程?应用架构的作用在于,针对有流程但没有IT的情况,要进行补充建设。针对同样的流程由不同的IT系统来支撑的情况,要进行统一。

还有技术架构,要应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手段等。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