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时间:2023-04-27来源:孤独患者浏览数:772次
关于标签库笔者写过四篇文章:《百万标签发布了,这是怎样一种体验?》、《十年的标签库建设经历,我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有效推进百万标签库的治理?》、《为什么你的标签库没人用?》,主要谈了关于标签库运营的思考,有读者在微信群提到标签库如何构建的问题,今天就来讲一讲,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内容:标签库定位、标签体系、产品功能、平台架构及标签运营。
一、标签库定位
标签库以标签形式统一客户群数据的封装规范和操作风格,从而实现客户洞察知识的沉淀及共享,并通过产品化的形式实现目标客户群的快速生成和发布,提升营销渠道的客户群投放效率,标签库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销,而不是为了分析。企业的标签库跟广告产业的DMP是类似的,企业内部对自己的用户进行精准投放依赖的是标签库,广告产业DSP依赖的则是DMP。
标签库的核心当然是标签体系,但每个企业打造的标签体系其实都不太一样,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主要体现在用户的一些基础属性,比如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等,个性是由于每个企业的产品特点、基础数据、目标受众都不太一样,比如运营商的标签会侧重通信消费、通信行为,而电商的标签则会侧重线上消费的各种特征,以下是某运营商8年前的一个标签分类示意。
基础属性标签:基础属性标签是指从业务平台等数据源直接获取数据,一般通过信息整理或基础属性判定规则即可生成标签,比如品牌、集团属性、地域属性等。
业务经验标签:主要是利用业务人员经验积累的业务规则进行筛选、分析生成标签名单,数据口径的业务逻辑较清晰明确,可解释性强,比如中高端用户。
分析模型标签:主要是利用已有基础数据进行一定的筛选、分析、关联和数据挖掘,生成客户标签结果信息,比如易离网用户。
个性化标签:标签一般要具有共性的价值,但实践中很多标签属于探索性质,个性化很强,应允许在标签体系之外增加个性标签发布类目。基础标签可以基于数据仓库的基础模型、融合模型直接生成,分析模型标签则依赖于挖掘模型的结果,一般来讲,基础属性标签最多,业务经验标签其次,分析模型标签最少,这是因为一个企业内大多数营销所需的目标客户需要直接、清晰而可解释。
三、标签库功能
标签体系是标签库的内涵,而标签库的功能决定了这些标签能否方便使用,酒香也怕巷子深。标签库的核心功能包括标签创建、标签查询、客户群生成、客户群推送、标签元数据、调度管理这几项,其他的诸如标签编辑、标签停用、标签下线、标签评论、标签审批、标签推荐、安全管理等等,可以放到次优先级。很多看起来挺好的功能在运营初期一点价值都没有,你需要聚焦核心功能。
1、标签创建标签创建一般要支持三种模式:简单模式,高级模式,导入模式。
简单模式:面向业务人员,可以基于现成的模型宽表选择属性字段生成标签,如下图所示,但受限于开放的宽表的能力和业务人员的驱动力,在我们的实践中,这种简单模式并没有获得成功。
4、客户群推送没有出口的标签库是没有价值的,标签库需要对外开放,能够将客户群按照一定的接口规范, 通过标准化的交互接口,提供给外部系统进行使用,包括同步、异步及订阅等多种方式,一般推送的对象就是营销管理平台或者说是DSP。
5、标签元数据标签元数据是整个元数据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对标签数据来源、数据处理过程、数据建模过程、标签口径、标签效果等的说明,透明化的第一目的就是让这个标签值得信任,业务人员敢用,其次是方便核查问题,但标签的元数据很难做好,比如效果的自动获得对于投放的闭环要求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