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时间:2024-05-22来源:见愁浏览数:27次
当前在经济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不乏转的意识,但为什么数字化仍做的磕磕绊绊,形同鸡肋?这就涉及策略、方法、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了。
中小企业的管理就在于一个灵活性,主打的就是一个活力,如果一下子就让各种系统固化的功能锁定其日常工作做所谓的标准化、流程化,那么势必会引起员工的种种不适与反感,数字化项目肯定会烂尾,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认为数字化很重要,必须上,非常有勇气及花钱的魄力,于是在缺乏认知、战略、路径的情况下盲目引进各种大平台,结果灵活多变的管理场景根本无法匹配固化的功能,意识的热情总被认知的缺乏搞的焦头烂额,公司上下被折腾的鸡飞狗跳,最后的结果就是进入不伦不类的半数字化状态,即系统与纸质并行,各种系统孤岛化严重,繁琐的功能操作让员工吐槽满满,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数字化转型?
老杨曾经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及过,数字化系统就是工具,就是一把刀,大部分的软件公司其实就是卖刀的铁匠而已,想用好刀企业必须有一套独特的刀法,而这套方法必须是符合企业当前管理能力的,企业也必须做到“人刀合一”,想用好数字化这把“刀”,内力也很重要,否则难以驾驭,拿刀乱舞伤的肯定是自身。而当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既缺乏对数字化工具的认知,又缺乏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在数字化转型路上已不是敢不敢转的问题而是会不会转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正确的引导,引导其方向、指导其方法、赋予其能力。
政府该如何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当前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不仅缺资金、缺技术、缺组织、缺资源,但老杨认为更缺赋能!以往虽制定了各种奖励与补贴政策,但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数字化在认知与实施方面缺乏经验,实际上这些本用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补贴并未真正发挥其价值,反而被一些机构与企业联合作弊套取,做成了“伪数字化”,所以我们看到政府花了大量资金来鼓励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建设,但几年过去了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并未有多少提升,反而各种申报材料做的一套比一套精彩。
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老杨认为在政策侧的工作重点应该由补贴、奖励逐步向赋能转变,政府需要组建一个赋能中心,从诊断、实施、应用、服务全环节、全方位赋能,制定相关职责及落地策略,让这个中心真正发挥作用,真正到企业中去帮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赋能中心也要帮助企业解决当前最重要的生存问题,比如利用生态的力量帮助企业找产品的市场销路,赋能中心也可建立一个数字化商务中心,帮助企业利用平台开拓思路、拓宽市场渠道,也就是说赋能要精准,直击痛点,要有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让中小企业认为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买套软件然后联合第三方弄虚作假骗政府的补贴。
在赋能过程中,政府的组织能力、落地能力很重要,既要有理论的高度影响企业领导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决心,也要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来解决企业的痛点,同时还要有落地能力来帮助企业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持续陪跑的能力来帮扶企业不断完善与迭代数字化转型路上的各种机制,所以赋能组织的体系化建设非常有必要,数字化赋能中心不能流于形式,专家不能流于证书,管好与利用好专家资源、服务商资源,让组织发挥真正的效能,在赋能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字化应用技术不应成为企业管理负担,奖励补贴更不应成为个别企业的专属。总之一句话就是:深耕场景、深扎企业、面对面指导、点对点解决问题、持续陪跑才是关键,政府要要加强赋能中心的组织管理,学会整合资源、利用资源、考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