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2025年上半年企业数字化三大关键词

时间:2025-07-10来源:选型宝浏览数:2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2025 年已悄然过半。在这半年里,企业数字化领域风起云涌,新趋势不断涌现,旧格局持续重塑。从政策的密集出台到技术的迭代突破,从数据资产的价值迸发,到各行业转型实践的纵深推进,每一个瞬间都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宏伟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光鲜表象之下,转型路径迷茫、技术人才短缺、生态协同不足等痛点依旧横亘。今天老杨总结了2025年上半年的企业数字化三大关键词,探寻其中潜藏的机遇与变革。


01降本增效

2025年“降本增效”依然是各大企业的高频词,对企业数字化的影响不言而喻,存在如下现象:1.更加谨慎的系统引进策略企业在求生模式下会暂停新的数字化项目建设,以“维稳”为主,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会采取更加谨慎的引进策略;2.数字化预算大量缩减企业数字化预算大量缩减,导致在系统引进时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解决方案,而忽视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等关键因素。这样做存在如下风险:可能使引进的系统无法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求,后期维护成本增加,甚至需要重新选型和更换,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费。3.系统正常运维受影响受降本增效的影响,现有系统的运维成本会压缩,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如果系统长期不升级,可能会面临功能落后、安全漏洞等问题,无法适应企业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导致企业运营效率逐渐下降,与竞争对手的差距逐渐拉大。4.信息部门被优化在降本增效模式下,信息部门人员首当其冲被大量优化,后果就是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能力下降,对现有系统的运维和优化能力减弱,业务部门对数字化支持的满意度降低,进而影响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进程。5.数字化生态形成恶性循环企业降本增效导致数字化预算削减,软件市场需求萎缩,软件公司业务量减少。为获取订单,软件公司可能降低价格竞争,压缩利润空间,进而减少研发投入和服务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无法满足企业期望,使企业对数字化建设更失望,进一步压缩预算,形成恶性循环。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2025年数字化市场不管是从企业内部还是从软件公司来看都是疲软的,企业信息部门在“苟着”,而软件公司在“苦熬”,而企业领导对于数字化会产生两个极端,要么完全放弃,要么产生更加不切实际的需求。


02AI

2025年初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国内可以说是掀起了AI的狂潮,疲软的数字化市场犹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热闹起来,但半年已过,AI的热度也随之降温,老杨总结关键词如下:1.焦虑与迷茫对于AI技术的异军突起,显然大部分的传统企业领导并未做好准备,在强大的AI技术能力下很多企业领导陷入焦虑与迷茫中,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陌生的技术,不知道如何利用AI技术,于是一些领导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将AI技术神话,以为引进了AI技术就可以逆天改命,以为购买了一体机服务器就可以实现所谓的智能化;2.企业落地难AI技术虽然出众,但对于企业场景而言实验室性能≠真实场景需求,自媒体的吹捧并不能解决企业的应用难题,较高的算力成本成功劝退了80%的传统企业,稀乱的数据质量输出的都是垃圾结果,还美其名曰“AI幻觉”,让那些引进了AI技术的企业头痛不已;AI组织能力尤其是AI领导力的缺乏更是让AI落地雪上加霜。3.差距逐渐拉大头部企业凭借雄厚的实力率先尝试引入AI技术,并在一些工作场景进行了测试应用,取了成果,而中小企业受资金及数字化能力的限制不敢尝试,不懂如何应用,这进一步拉大了企业之间的数字化差距;4.智能体随着AI这一名词的热度降低,智能体这一概念又再度被炒热,但智能体能拯救企业的数字化码?技术的专业性、可落地场景的缺失是横在智能体落地企业的两座大山。AI技术可以改变认知,但难以改变企业草台班子式的管理。企业AI的未来取决于能否真正解决落地难题,而非仅停留在技术炒作阶段。只有结合业务需求、优化安全治理、培养适配人才,才能实现AI的长期价值。


03出 海

"不出海,就出局"这已成为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残酷现实。在国内市场增长见顶、行业极度内卷的背景下,出海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战略选择,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必由之路。于是企业出海了,为了加强出海企业的管理,数字化也在出海,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出海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重构。当前企业数字化出海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海外市场存在明显的数字化需求缺口,特别是东南亚等地区由于本土数字化服务匮乏,为中国软件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劳动密集型企业亟需排班、薪资核算等管理系统,而当地技术落后、人才短缺的现状更凸显了中国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价值。但另一方面,出海企业数字化面临六大核心挑战:1.产品需适配当地法规和语言要求,增加开发复杂度;2.文化差异导致工作效率差异,难以复制国内工作模式;3.当地数字化人才匮乏,需依赖高成本的外派团队;4.项目实施面临中外员工能力断层和沟通障碍;5.项目管理成本控制难度大,多变场景增加交付风险;6.远程服务能力受限,技术响应存在滞后性。这些挑战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系统化的符合海外特色的数字化运营能力,仅靠国内经验难以应对。因此,数字化出海需要谨慎评估,在把握市场机遇的同时,更要重视本地化适配和长期服务能力的建设。2025年下半年已开启,企业数字化可能会迎来新的转折点,也可能会如上半年一样在平稳中度过,无论怎样,老杨始终认为:数字化转型不是终点,而是企业持续进化的重要起点。那么你对2025年下半年的企业数字化是否充满希望?欢迎留言!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点击进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