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重要?未来五年,决定银行业保险业生死存亡

时间:2022-02-09来源:省略我浏览数:150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银保监会出台的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第一份专门文件。《意见》与央行近期公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一起,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规范,将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迈向规范有序、更成体系的新阶段。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拉开序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重构全球经济。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十分迅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一方面不断激发消费、拉动投资、扩大出口、创造就业,在高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催生与聚合各类创新要素,为传统产业、行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毫无疑问,数字经济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力量,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列成一篇,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并明确要求: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部署了八方面重点任务,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因此,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既是金融业顺应全球和全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更是金融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行为。

《意见》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但是,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市场生态看,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机构之间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不一,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马太效应”显现;从金融风险看,技术改变金融运行机理,使得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复杂性、外溢性更强,加大风险防控难度;从技术创新看,当前的金融科技创新主要在应用层且同质化明显,涉及底层的基础软硬件研发不够、自主可控能力不强;从科技伦理看,数字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数字鸿沟”及“算法歧视”,将一部分弱势群体排斥在外。

在这种情况下,银保监会印发《意见》,是及时和必要的。《规划》在简要回顾“十三”时期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愿景,明确金融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4个基本原则、6个发展目标,确定了8项重点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是金融业“十四五”期间数字化转型的总纲领。而《意见》是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是对《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具体而言,《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战略规划与组织流程建设”、 “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数据能力建设”、“科技能力建设”、“风险防范”等五个方面。在规划组织方面,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改善组织架构和机制流程;在业务发展方面,明确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即产业数字金融、个人金融服务、金融市场交易业务,建设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在数据治理方面,要求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增强数据管理能力,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提高数据应用能力;在科技能力方面,要求加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弹性供给,提高科技架构支撑能力,推动科技管理敏捷转型,提高新技术应用和自主可控能力;在风险防范方面,要求加强战略风险、创新业务的合规性、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及外包风险等管理,同时防范模型和算法风险,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总体而言,《意见》坚持顶层设计与执行实施统一、鼓励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制度完善与技术提升融合,明确了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要求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为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遵循和引领。

持续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不是金融业的选择题,而是所有金融机构的必答题,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和重要机遇。对银行保险机构而言,下一步应以《规划》和《意见》公布为契机,构建战略、组织、业务、技术、人才、生态“六位一体”的实施体系,加快推进和深化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增强与数字经济的适配性,提升后疫情时代的竞争力。在战略上,应基于自身业务发展和用户需求,制定企业级数字化战略,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和重点,增强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在组织上,应突破约束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藩篱,推进组织变革,提升组织敏捷性和扁平化,构建开放、包容、创新的组织文化。在业务上,应运用最小化可行产品(MVP)等理念,加快产品创新和迭代,丰富数字金融产品;以手机APP为核心,加强线上与线下渠道融合。在技术上,要加快核心系统建设和升级,构建面向数字化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加强数据治理,打通内部数据壁垒,释放“小数据”潜能。在人才上,要加快引进和培养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提升科技研发、网络金融等人才占比,推动具有科技背景的人才进入董事会和高管层。在生态上,要以“开放银行”理念,构建更加全面的技术生态、业务生态体系,融入金融和非金融场景,努力为用户提供泛在、无界的综合服务。对金融管理部门而言,下一步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细则,促进《规划》和《意见》更好地落地实施,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强金融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市场化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建设全国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二是完善金融科技标准体系建设,促进行业之间、机构之间互联互通、相互赋能;三是加强云计算和科技研发等公共平台建设,推动技术共研、资源共享,降低金融机构转型成本;四是平衡好金融创新与审慎监管、提升效率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充分运用监管科技,提升数字化转型监管效能。

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短板,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助力它们跨越“转型鸿沟”。如支持中小银行在省会城市等设立研发中心,引入专业人才,用好金融科技,培养一批具有“专精特新”优势的中小银行,着力改变中小银行多而不强的现状。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互联网存款、贷款等政策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激励中小银行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发挥体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和客户等优势,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性的产品和服务。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