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客户标签管理办法(初版)

时间:2022-02-10来源:仰泳奈何桥浏览数:519

一、前言

标签:这里讲的是客户标签,有可能是属性,参数,指标,特征。

管理:至少要包含标签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比如定义,分类,创建,发布,修改,查询,失效等。

办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的办法程度有点难以控制,不知道需要细化到哪个程度比较合适,是务虚,还是务实,还是其它,大家觉得到什么程度比较好,欢迎探讨。

管理办法的大致的作用有领导指导的作用,规范统一的作用,联系沟通的作用,依据凭证的作用,宣传教育的作用?欢迎探讨,一起完善。

这里的个人客户标签分类和细化思路如图:

二、正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个人客户标签的管理流程,明晰客户标签管理的职能和建立标签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确保客户标签开发和使用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提升客户标签的应用价值,实现标签的体系化管理,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原则、定义和分类

第二条 客户标签管理遵循有效精准、透明统一、灵活扩展的原则。

1、自助化标签生成,可重复修改的规则,降低无效标签的堆积。

2、标签相关的规则和元信息要尽可能的暴露给使用者,让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能清楚知道标签的规则是什么、创建者是谁、维护者是谁、标签的更新频率周期等。

3、全局构建标签,同一标签只有一个定义口径,统一输出接口,改变之前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系统开发相同标签,不同口径,不同接口的情况。

第三条 客户标签是对一个或多个客户特征的集合,概括客户的标签是为了评价其部分的属性和特征,便于对客户进行分类业务销售和客户服务

第四条 客户标签分为基础标签、地理、社交关系、需求困难和资产信贷、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格调等。基础标签是指与客户个人身份有关联的标签,包括人口统计、形体特征等;

第三章 客户标签生命周期管理

第五条 客户标签生命周期管理分成创建、审批、发布、执行、评估、编辑及下线七个阶段。

1、创建:公司可以根据需求,通过对象特征,描述特定的目标客户或业务的过程来创建客户标签,标签名称用简单明了的自然语言来描述。

2、审批:创建客户标签完成之后的审核功能,用来确保标签准确和可行性,客户标签由总公司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主管部门审核。新建标签必须通过审批流程以后才能够发布。

3、发布:审批通过的客户标签应有客户资源管理主管部门进行标签开发,通过系统开发投入到应用状态;只有发布过的标签才可执行,发布标签过程需有日志记录,记录发布时间,发布人与审批状态。

4、执行:执行是指客户标签发布后,通过自动或者手动的运行,对目标客户完成标注的一个过程。标签被执行后应先由标签创建人进行全量或抽取核验,才能正式应用。

5、评估:客户标签执行后的一个月内,应由标签的主管部门和创建人共同对标签的使用情况和应用反馈进行分析,包括对标签被使用次数进行排名、评估标签的贡献度等,为标签的迭代、更新、使用、优化提供参考。

6、编辑: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可以对客户标签的定义、应用范围、存续时间进行修正和优化,优化后的标签应重新进入审批、发布、执行流程。

对分公司创建的标签,可以通过编辑来实现标签在各分公司间的共享。

7、下线:客户标签根据情势变更不再适用或者经过评估后被认定为长期闲置,且不影响其他标签的应用,可以实施下线。下线前,应在系统首页做出公告,公告一个月无异议后正式执行,下线标签对应的所有实例均停用。


第四章 客户标签库管理

第六条 客户标签库管理以下标签属性:标签大类、标签子类、标签编号、标签定义、标签业务口径、标签技术口径、枚举值、标签应用范围、创建机构、创建时间、更新频率、标签状态、生效日期、失效日期等。

第七条 客户标签的编码管理应遵循以下规则:

1、各类标签汇总在一起形成标签库,为对标签进行管理,应给每一个标签制作编码,标签编码由16位数字组成。

2、第一位数字表示标签类型,第二到五位数字表示标签的创建机构、第六位数字表示标签应用于全司还是分公司、第七到十二位是标签创建的年月日、第十三到十六位为每个标签的序列号。

第八条 标签库设置查询功能,用户输入条件查询,可以查看标签名、定义、口径、创建时间、创建人、应用范围等信息。

第九条 创建标签时,应检索标签之间互斥或包含的关系。

第十条 对标签生命周期实施全程监控,记录标签查询次数,编辑次数,使用次数,使用主体的全面数据,为标签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第十一条 应对标签库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及恢复。

第十二条 标签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应在第一时间定位故障、从而尽快解决故障、减少故障影响时间,同时,技术专家还应就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必要时对数据库的参数配置进行调整,避免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