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低代码会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吗?

时间:2022-03-07来源:小亿浏览数:137

当前数字化的浪潮,用席卷一词丝毫不为过。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数字化转型对任何企业来讲都并非易事,无论是仍在观望的,还是已经实践进入深水区的企业,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结起来,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着三座大山: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

这个时候,“低代码”进入到了企业视野当中。开发速度快、开发成本低、对技术要求低、对需求相应更灵活的低代码平台,让众多企业似乎看到了转型破局的曙光,降本、增效、提质,似乎都可以通过它来实现。

于是,低代码火了。

01、低代码有多火?

海外调研机构Forrester发布的《中国低代码平台发展报告》显示,低代码已成中国数字化市场的重要趋势,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的企业中,有58%的企业正在使用低代码开发应用,有16%的企业正在制定相关计划。

全球权威的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发布的《2021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首次将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LACP)作为新兴技术热点被纳入。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低代码在2018年和2019年迎来行业爆发式增长,2年增速均在一倍以上。2020年行业仍维持较高热度,基于前两年的快速增长及疫情影响,2020年低代码行业市场规模为15.9亿,增速有所放缓达到80.2%。未来5年,随着低代码技术的成熟及行业经验的积累,行业整体仍将维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1亿。

02、什么是低代码?

那么,低代码真的是各行业数据化转型的法宝吗?要对其做出判断,首先我们就得搞清楚,到底什么是低代码。

低代码顾名思义,就是“更少的代码”, Forrester Research提出的关于低代码的定义是:通过写很少或几乎不需要写代码就可以快速开发应用,并可以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种技术和工具。

简单点来理解,低代码就像拼乐高一样,将通用、可重复使用的可视化的代码,通过拖拉拽的方式拼成应用。

低代码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早期是为了给专业开发人员提供支持的,帮助他们把开发过程中的脏活、累活、杂活提取出来,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而近年来它的重新流行,是它的发展带来的协同关系的变化。

一方面让“专业者更加专业”,简单需求业务人员自助实现,技术人员可以去从事更复杂更需专业知识的应用创建,也可以封装业务逻辑成低代码模块供低代码开发者使用;另一方面则是让“技术全民化”,非专业人员也能快速使用,比如在广西防城港市疫情期间,全市展开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柳钢工人彭期文仅用30分钟就通过低代码搭起一款“核酸检测登记”应用,原本需要大规模的排队登记,借助该应用3小时就能完成7000余人核酸检测。


03、低代码是"毒瘤"还是"法宝"?

目前,关于低代码的行业争议有很多。一方认为以降低程序员门槛为目的的低代码从底层逻辑上就是不通的,是行业毒瘤;另一方则认为,低代码是能减少开发人力成本的致胜法宝。

目前入局的低代码的企业有很多,到底它是毒瘤还是法宝,其实也可以从众多企业的实践中窥见一二。

1、一些企业借助低代码实现了自身的数字化突破

(1)大型企业借助低代码“随需应变”,增强了业务响应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以一汽大众为例,IT人员通常负责集团大型业务系统。业务部门提数字化需求后,要评估投入产出比,效果难以量化时需求会被驳回。因此,无法抽调人力去解决所有问题。一汽大众有近500人在用低代码开发,超过90%都是业务一线人员。开发出了出行审批、安全作业、点巡检、备件管理等小应用。

(2)中小型企业,借助低代码实现了自身的“轻量数字化”。
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下,借用低代码开发轻量级应用,规避了传统外包开发应用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用较低的试错成本,迈出了数字化的第一步。

2、但一些企业在低代码上频频踩坑

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低代码的应用不仅没有给自身降本增效,反而导致了很多新的问题。

(1)安全问题频发
①黑盒问题:低代码平台通常使用大量专有软件,其背后的逻辑并不对外展示,就像“黑盒”一样,这些组件搭建起来是否相容、适配等均未知。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无法进行排查和解决。
②人员技术问题:低代码降低了使用代码的门槛,这同时也意味着,使用低代码的人可能毫无软件开发和维护知识,一旦运行出现问题,期待低代码用户去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现实。
③第三方集成风险:大多数低代码开发平台依赖第三方系统来交换或传输数据,导致企业难以追踪管理这些数据,给业务带来了高风险。

(2)效率不增反降
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造成。
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低代码平台模板化严重,主要满足的是用户通用性需求。当企业需要将其应用到一些非常个性化的场景或者企业的核心数字化平台时时,低代码平台所产出的应用并不能真正满足需求;且在动态需求场景下,固定的组件和工具可能无法满足应用升级更新的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将它完全交给业务人员。低代码并非无代码,它的使用者还是需要有一定基础或者需要时间学习的,对于一些业务人员来说,低代码的学习成本仍然很高,而且对于很多需求可能都无法准确描述,这个时候直接上手低代码平台,就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了。

04、如何让低代码成为“法宝“而非“毒瘤”?

1、用对场景
总结这些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低代码是有其能力边界和适用场景的。只有用在合适场景下的低代码,才能成为法宝而非毒瘤。

那么,哪些应用场景对于目前的低代码来说是合适的呢?总的来说,有以下三个:
①生命周期短:一些临时性的需求和应用,利用低代码平台可以快速实现。
②收益低:一些简单的项目在不带来直接的收益或者收益很少的情况下,可以用低代码平台来快速搭建,降低IT成本。
③探索型:在需求场景较新、或者需求还未完全成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低代码平台来帮助快速验证想法。


2、控制风险
(1)做好供应商评估
如果企业确定了要使用低代码平台,那么关于供应商的选择就必须得十分谨慎,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对企业业务的适应性。具体的选择标准如下。

安全性:
①所选的低代码平台必须设置在通过了网络安全许可的企业安全的DMZ或私有云中。
②该平台必须对自动生成的代码以及开发人员编写的自定义代码,实施最佳编程方案(编码约定,设计模式和数据加密),以简化与现有CI/CD流程和工具的集成。
③该平台必须针对Web和移动应用程序Top 10 OWASP漏洞提供全面保护,并具有第三方认证以保证代码质量和安全性。此外,组织还应确保所选平台的二进制文件以及CVE库中列出的所有第三方依赖项(包括开源库)中均不存在漏洞。
④该解决方案必须支持提供多个身份验证程序(数据库,LDAP,AD,SSO,SAML,Open-ID,多因素,生物识别),以构建具有强大用户安全性的应用程序。对于用户授权,确保同时支持粗粒度访问控制策略和细粒度访问控制策略,以保护基于RBAC应用程序的各个方面。

适应性:
①匹配需求:最好选择专注于企业具体需求领域的低代码平台,以及考量该平台对这个领域的建模和元模型设计能力。
②综合能力:平台绑定、数据开放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性能标准、学习成本以及未来的向自建平台的迁移成本等指标都应被纳入选择低代码平台的考量范围内。

(2)严控产品使用
选择了一家好的低代码供应商并不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地去使用了。在实施低代码平台前,企业需要让技术部门和安全部门都参与到对所选用的产品的评估、了解和分析中,来保证其使用过程的安全和对企业业务的适应性。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API的安全性也应重点关注。

3、打通链路
用好低代码的企业,都不仅仅只用了低代码,而是将低代码平台与企业内部的数字化链路打通。
所以,低代码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企业内部拥有配套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同时具备有成熟的开发者,以及企业内部系统链接其他云和其他平台的能力。

05、小结

低代码只是工具,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不能把宝都押在工具上,却能借助工具来实现自身的优化与进步。目前低代码平台仍处在发展中,并未达到完全成熟。相信在技术的进步下,低代码平台能有更广的适用范围与更多的应用场景,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定好策略,完善组织,才能更好地给予这个工具合适的定位,从而让它更好地助力转型、赋能发展。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