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数字经济还得看他们

时间:2022-03-07来源:若迈风浏览数:48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发展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在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全球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的背景下,中国提出5.5%的经济增长目标,章显了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信心,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在数字经济领域,报告中明示了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保持新兴产业良好的发展势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为此在今年两会中,各行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积极提出建议,为数字经济领域发展出谋划策。马化腾、沈南鹏、李彦宏、周鸿祎、雷军、周云杰等业界知名人物提案中不难发现今后数字经济未来走向。将为保民生、促转型和防风险奠定物质基础。

1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正处于系统化、全方位融合的重要节点——伴随技术革新,人机交互界面不断迭代,预示着互联网全新的发展机会;传统产业被数字化推动并不断创新,涌现出大量新平台与新业态;治理现代化与数字化公共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为数字技术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产业机会。

但“数实融合”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技术应用与不同行业需求的适配性有待加强;不同数字工具间难以互通,难以建立更全面高效的应用场景;数字化供需难匹配,缺乏规模化对接平台等。

作为数字科技产业一线代表,引导数字科技企业面向核心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研发,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提高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升级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研究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治理规则,探索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引导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真正流向实体领域;总结推广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持续增加对偏远地区、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

2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促进工业数据开发利用,助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数据是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基础资源。近年来,我国在工业大数据引领和催化方面发展迅速,在集成应用和生态培育等多领域成效初现。但相对于为制造业切实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高阶目标,当前工业数据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不少挑战:

1.从基础层来看,工业数据的采集和如何形成闭环支持生产流程,仍是限制数据价值释放的重要短板:工业制造会生产大量数据,然而工业设备种类众多,工业数据来源和制式更为复杂,数据多源异构、通信协议兼容性不足,导致大量数据沉睡在“哑”设备内难以采集;采集到的数据也难以形成闭环反馈到企业的生产调度中,对产线上的设备控制、参数调节、物料调度等优化工艺和排产的实质性支撑不足。

2.从平台层来看,工业制造的领域知识和智能建模等数据处理能力的提供者存在脱节,专家经验无法有效固化到软件平台:作为制造过程中的副产品,数据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只有打通数据与制造知识的链路,解决“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下一步发生什么、如何改进优化”的真实业务问题,才能满足工业企业的需求。这就要求数据背后的专家知识和机理分析共同发力,构建有利于算法识别的特征。当前制造企业虽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业制造专家知识,但数字化机理模型更多产生于高校、研究所的实验室,与工业知识缺乏融合,导致许多模型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3.从应用层来看,多集中在“可见”场景,对“不可见”的复杂、不确定性工业场景应对不足:工业中的问题可被分为可见与不可见两类,当前大多数的数据功能实现都聚焦在解决可见问题,如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产品质量抽检等,对设备关键组件衰退、非预期停机、工艺过程与质量关系不清晰等隐性问题缺少量化显现,难以满足工业应用对象差异大,工况管理、资源匹配不确定等具体场景化管理的要求。

当前工业大数据价值创造还处在起步阶段,服务制造业快速迭代、持续优化潜力巨大。为更好解决工业企业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数智化水平。

1.加快推动工业传感器和通信协议兼容适配,以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强化数据支撑能力。

2.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依托,探索数字科技与工业制造知识融合推动数智化的新路径。

3.基于真实企业需求场景,降低开发成本和培育壮大数字科技服务商。

3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关注智能交通,推动城市交通绿色高质量发展

1.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有效利用5G优势

为实现更具突破力的创新政策,率先实现规模化商用,实现无人化,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适度超前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发挥5G的远程控制优势,通过车路协同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带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和网联化转型升级是必要的。

2.智能交通助力城市低碳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交通碳排放占总量近10%,其中90%集中于公路运输。为贯彻《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绿色交通与智能交通融合发展”要求,智能交通为缓解交通运输碳排放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路的网联化、行的共享化是核心着力点。

加快推广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推动一次性集成商向持续性运营商模式转型,引导政府主管的国有企业或平台公司加速构建智能交通运营商功能或成立专门公司,支持科技企业以技术和运营经验等赋能智能交通运营商;建立智能交通助力碳减排效益评估标准,联合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加快开展碳减排效益评估标准研究,制定智能交通助力碳减排的量化计算规则,让原本难以评价的智能交通助力碳减排效益,变得可量化、可统计、可评估,探索自动驾驶运营商等新主体的碳减排效果评估,认定其减碳价值;开展个人碳积分激励制度试点,支持地方政府出台激励政策,构建公众碳排放相关数据平台,探索个人绿色出行碳积分与公共服务优惠政策挂钩机制。

3.加快发展“绿色AI”,实现算力、算法低碳发展

AI、5G、大数据等技术正在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要求下,引导算力、算法低碳发展,需要对环境更友好的”绿色AI”:通过绿色算力,利用技术优化流程,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同时发展更绿色的算法,优化策略和参数设置,降低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能耗,构建绿色集约的大模型,升基础设施能效比。

数据中心使用绿电仍面临能耗双控考核、绿色算法衡量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少健全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情况是“绿色AI”在评价考核、效果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建立兼顾性能和能耗的绿色算法度量标准,倡导领军人工智能企业构建能效高、性能优的预训练大模型,并向行业开放,引导企业研发、采购低能耗的人工智能芯片,与绿色算法更好适配;加快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开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签发,并加快建立科技减排的方法库和行业标准。

4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加固数字安全屏障,护航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产业数字化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各级政府和传统产业将成为数字化的主角。科技企业要积极为传统产业转型数字化赋能,用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帮助他们优化业务流程、改造商业模式、升级产业结构。同时,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建设数字中国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为抵御以关键基础设施、城市、大型企业成为网络攻击的首选目标,数据成为新的攻击对象的国家级黑客组织为代表的高级别专业力量。需将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打造覆盖所有数字化场景的数字安全防范应急体系,包括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以及云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来应对未来挑战,提升国家的数字安全能力。

5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建立有效电子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低碳发展

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欧盟碳关税等贸易制度下,新能源汽车低碳发展已成为汽车工业全球竞争的关键胜负手。建立和完善碳足迹核算体系,支撑碳足迹精确管理、核算、认证以及核查,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双碳”目标的实现。

1.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全局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

2.制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碳足迹核算标准及方法

3.建立新能源汽车碳足迹行业数据平台

4.完善碳足迹认证、评级及激励机制

我国是电子产品的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也是电子产品的废弃大国。有必要加强电子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20年我国居民手机保有量已高达12.6亿台。在公众对信息泄露风险的担忧不断加深的当下,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子废旧物回收率难以实现大幅提升。电子废旧物循环利用各环节中,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操作规范,打通个人信息安全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电子废旧物回收率。

6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城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城市数字化包括经济、治理、生活三大领域,其中经济数字化是基础和驱动力,能够为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赢得时间、空间和经济基础。工业互联网能够推进城市经济数字化,对城市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尤其重要,让工业互联网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这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1.支持全国重点省市先行先试,以工业互联网构筑“数字经济”产业底座,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串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脉络。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打造城市级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键在线全覆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3.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建垂直行业平台;推动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企业规模化开展数字化升级,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共享和协同水平。

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数字化水平低、再生材料利用率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1.推动企业构建网络化、动态化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快降低单位产能碳排放量。

2.加快打通废旧资源回收、拆解、再利用全产业链条,解决各环节发展难题。

3.强化国家级再循环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智能、高效、可追溯、线上线下融合的循环经济全流程闭环体系。

7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推广AI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人机共教、人机共育,利用人工智能强化“科技守护”力量。

人工智能+医疗

通过人工智能+医疗软性技术方式降低就诊抵触情绪,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量表通过语音交互形式实现辅诊筛查,为患者提供服务。

人工智能+教育

随着全国各地加速“双减”落实过程中,面临着“既要师生减负,也要提升教学质量;既要减少日常考试,也要评估教学成效;既要强化学校主体作用,也要兼顾教师负担压力”等一系列重要挑战。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创新,3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0到1的系统性突破,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教与学终端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推动人机共教、人机共育:

1.教育部、工信部联合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制定终端关键技术和产品标准,并确定检验检测方法。

2.教育部在《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中进行明确列支,确保各地推进新型教与学终端普及有明确资金保障。

3.教育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财政、家、校多元资金投入,加速新型教与学终端普及

要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的应用力度,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应用。

人工智能+社会

在“新基建”战略指引下,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高可靠的全新特性,推动着信息通信服务的快速发展。为推动中国5G+AI无障碍智能通信在全球范围内抢先建设和服务民生。

1.国家发改委牵头,工信部、中央网信办支持,将无障碍智能通信纳入5G新基建范畴,打造无障碍沟通的数智化“底座”。

2.工信部牵头,联合行业协会、电信运营商以及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共同制定5G+AI无障碍智能通信行业标准。

3.民政部、中国残联、电信运营商等研究和出台政策,减免残障人群使用无障碍通信服务资费,降低残障人群获取和使用门槛,助力享受技术红利。

4.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设立专项,支持在民族地区推广应用无障碍通信,促进各民族交流。

8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用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

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中小企业和大型行业企业同样重要。中小企业不仅是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对就业、民生等问题都影响重大。但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少中小企业存在数字化基础薄弱,资金和技术人才匮乏等挑战,升级改造动力不足,也缺乏清晰的着力点和抓手。

因此,大型行业企业应当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帮助好、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局面,以此来支撑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杨元庆建议:第一,政府和相关协会共同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这样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把准不同行业与区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更高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补课”;第二,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评估咨询、培训与资助方案,切实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第三,科学精准制定帮扶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政策、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等。

9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加速钠离子电池研发 紧握新能源自主权

近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14.8%,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已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关于加速钠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研发 提高我国新能源自主权的提案》建议充分发挥我国钠资源优势,布局钠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研发,解决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等问题,提高我国新能源供给自主性;鼓励锂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创新探索新能源汽车电池“以租代买”等模式,减少资源浪费。

10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构建全球产业链

中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李东生表示,“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全球竞争能力。对制造业而言,全球竞争能力意味着要建立全球产业供应链体系,在经营上与跨国巨头竞争。”

对此,李东生建议,一是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能力水平,完善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建设。建议率先支持产业基础较好、已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进军。

二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中国制造产业链布局。建议国家一方面利用本轮产业链重构的机遇,推动制度型开放,吸引外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设厂,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将工业制造优势延伸到海外,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全球产业链。

三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根据亚洲周边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通过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产业链集群化。

四是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体量和庞大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11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商业化落地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与政府两个方面共同发力。企业要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持续提供高质量产品与服务;政府要发挥好引领调控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支持保障。

陈虹建议,一是围绕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健全支持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加大对新能源车使用端的支持力度。二是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调整完善道路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商业化落地。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引导企业自主掌控操作系统、线控底盘等核心软硬件研发能力,加快形成行业标准、尽早实现产品技术规模化。三是围绕产业链补链强链,加强政策保障,促进国产大算力芯片发展。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