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时间:2022-03-29来源:已没有也许浏览数:178

数字经济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推动黑龙江省振兴发展的新要素。黑龙江省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推动数字化发展有资源、有基础、有平台、有应用场景,发展数字经济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日,《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明确了黑龙江省“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规划》明确“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坚持系统推进、协同高效,坚持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坚持包容审慎、安全发展”的原则。聚力打造哈尔滨数字经济跨越发展核心区,合力打造哈大齐牡数字经济示范带,全力打造边境地区数字经济开放带,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区域数字经济基地。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取得多点突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龙头。

《规划》明确了八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厚植科技优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数字产业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支撑。

二是构筑四梁八柱,培育壮大龙江数字产品制造业。立足东北区域引领、向北开放合作,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构建10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品制造产业链,建设数字产品北上制造基地,打造多向对外的数字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构建多层次企业梯队,到2025年,引培国内一流企业50家以上,培育“瞪羚”企业20家,“独角兽”企业5家。

三是注重特色发展,做强做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充分发挥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技术研发基础,发展面向“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力培育壮大“专精特新”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四是深化数字赋能,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以创新促发展、以应用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全面赋能产业蝶变,以厚积薄发之势构建形成龙江特色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体系。

五是强化数字引领,拓展跨越发展新路径。聚焦以数字化引领和驱动平台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培育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加快擦亮龙江数字经济大品牌,赋能龙江绿色发展,构筑特色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

六是推进信息惠民,构筑数字生活新图景。以数字便民利民惠民为导向,加快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数字化升级,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优化高质量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智慧社会新场景、新模式,促进数字化公共服务不断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七是培优发展环境,营造数字经济协同开放新生态。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革,全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持续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创造力,培育健康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生态,全面构建高效协同、开放合作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八是筑牢发展底座,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强筋健骨”。《规划》明确将数字经济作为全省发展的“一号工程”,从强化组织领导、优化政策环境、拓展资金渠道、完善评估督导、加快人才引培、加强宣传展示等方面,强化规划统筹落地实施。

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愈益融入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

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蓝海,也是推动我省振兴发展的新要素。黑龙江省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推动数字化发展有资源、有基础、有平台、有应用场景,发展数字经济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我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有利于我省有效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打通传统产业边界、破除时间空间限制,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整合重组,加速融入现代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我省加快贸易主体转型和贸易方式变革,营造良好的贸易数字化环境,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是全省“十四五”时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指南。

一、基础优势与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在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应用示范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既有一定基础,更具有突出优势。

(一)发展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提升。“宽带龙江”战略深入实施,基本建成“全光网省”,哈尔滨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截至2020年底,建设5G基站1.89万个,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到4.29万架。数据资源体系初步建立,形成教育、科技、工业、税务、民政、社会保障、地理信息、文化旅游、卫生等领域数据资源库。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上线运行,跨部门政务数据在线共享加快推进。

数字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项目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汽车电子、敏感器件、半导体材料、信息终端和应用电子为特色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格局,建成卫星制造与应用、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等产业园。

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农业数字化深入推进,2020年互联网+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达到1300个,大型农机安装定位终端2.7万台。制造业数字化加快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39.3%、数字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43.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37.7%,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到86户。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

数字化社会服务取得积极成效。“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一张网”初步建成,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省级达97.8%。交通出行、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等领域数字化创新应用不断涌现。

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发展环境,出台了《关于“数字龙江”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龙江”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文件。中国(绥芬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平台功能显著提升。

(二)有利条件。

蕴藏海量数据资源。拥有一批国之重器的工业企业和占全国13%的耕地资源,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设施设备等领域和农业生产、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等领域,沉淀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源,为我省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雄厚数字科技优势。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电科49所、中船重工703所等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了大批创新领军人才和具备承担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平台,为培育壮大“专精特新”数字企业矩阵、打造东北数字技术创新高地凝集了重要科技支撑力量。拥有特色创新发展平台。哈尔滨“中国云谷”规模和功能显著提升。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产业化基地等孵化载体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平台更加健全。具备丰富数字应用场景。拥有独一无二的黑土地资源和绿色、有机等高质量农副产品供给,储量丰富的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规模连片的森林、江河、湿地等生态旅游资源,具备冷资源和寒地经济特色,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广阔应用场景。

尽管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但面对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支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形势、新要求,仍然存在着数字化意识不足,治理体系滞后,激发创新的制度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不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不充分,成果外溢问题突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型明星企业,数字经济企业整体呈现小而散局面,制造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生产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原创少,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迟缓等问题。

(三)面临形势。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世界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各国竞争新格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数据要素作为经济发展核心引擎的作用逐渐显现,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我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发展数字经济具备老牌基地“大有可为”的战略优势。作为老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数字军工产业与大型央企数量较多、实力较强,拥有实力雄厚的数字技术科研院所和研发平台,拥有一批数字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拥有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等领域特色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发展数字经济总体上具有基础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场景优势,具备把握战略主动,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再创龙江辉煌的优势和潜力。

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龙江振兴“必有可为”的战略抉择。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数字经济是引领我省全面创新发展的新形态、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蓝海,是推动我省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由之路。

发展数字经济是实现“换道超车”“必须为之”的战略举措。当前我省迫切需要破解长期发展滞后的难题,改变原有结构不优、效率不高、空间不大、后劲不足、附加值低等现状,正处于激发潜力、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能够为我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是我省构建新增长板块,建立新发展优势的必答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我省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作为龙江振兴的突破口,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规律,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主引擎,以数字产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前沿新兴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为主动力,以装备、石化、农业、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阵地,以数字化做强平台化、做实集群化、做优协同化、做靓品牌化、做精绿色化,以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加快构建首尾相连、内外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龙江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数字化,优化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龙头,铸就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前瞻布局未来科技攻关、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加快技术、应用、模式融合创新创造,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数字技术领域核心优势。

坚持系统推进、协同高效。强化系统观念和顶层设计,做好前瞻性预判、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总体性推进,加强政策集成和要素保障,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构建经济社会各主体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机制。

坚持应用牵引、数据赋能。以数字化发展为导向,激发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据流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高效贯通,充分发挥数据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数据从资源到资产、资本的转化,以应用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

坚持包容审慎、安全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健全完善开放包容、多元协同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给予市场主体适当的试错空间。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产业安全保障,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国一流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化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取得多点突破,工业和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达到全国上游水平,数字农业发展成为全国样板,育成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诞生一批“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建成一批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培育若干全球知名、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经典品牌,培育形成数个优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龙头。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龙江特色的数字经济强省,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数字经济增速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总量居全国中游,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国中上游。

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四)发展定位。

打造数字产业化东北基地。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突破一批数字前沿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感知、信息安全等特色优势技术和优势企业形成国内领先优势,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机器人、卫星制造、网络安全等特色产业集群化、协同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形成制造业数字化龙江模式。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加深入,引培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树立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形成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模式,将大庆油田、中国一重、中航哈飞等重点国企打造成为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旗帜。

建成现代数字农业全国样板。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赋能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发展。北大荒集团率先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全省农业生产、管理、服务、营销等领域,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打造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提升智慧生态旅游首位度。冰雪游、森林游、湿地游、避暑游、康养游、边境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影响力大幅增强,旅游基础设施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集成化融合、智能交互、虚实交融、安全便捷的智慧旅游体验全面提升,成为全国智慧生态旅游和宜居康养的首选目的地。

建成东北亚跨境数字化合作中心。充分发挥“数字丝路”北向开放门户优势,辟建数字化商贸改革试验田,推动数字贸易、跨境电商新模式蓬勃发展,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数字产品制造、跨境贸易加工、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国际交流合作更加紧密,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五)区域布局。

聚力打造哈尔滨数字经济跨越发展核心区。充分发挥哈尔滨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内核驱动作用,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中电科49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优势,建设数字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建设数字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转化中心;依托哈尔滨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载体,建设数字产品制造中心、承接中心,聚力打造哈尔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牵引极,实现数字经济跨越发展。

合力打造哈大齐牡数字经济示范带。依托哈大齐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数字经济研发创新和示范应用基地;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打造以高端装备、智能汽车制造为主的老工业基地数字化转型带;依托大庆油田,推动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绿色智慧能源生产管理基地;依托亚布力论坛,开展头脑风暴,形成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策源地;依托尚志、牡丹江电商和网络文化产业优势,打造平台经济集聚区,合力支撑全省数字经济快速崛起、蓬勃发展。

全力打造边境地区数字经济开放带。落实《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推进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建设黑瞎子岛中俄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地、数字产品制造基地以及对俄贸易加工结算中心。充分发挥黑河、绥芬河自贸片区、黑河公路桥及同江铁路大桥及边境口岸、边境地区综合保税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互市贸易区等功能,促进跨境电商、智慧物流、跨境旅游、网络文化和语音服务等数字经贸合作,探索发展数据跨境交易、数字资产融通、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等数字贸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智慧口岸群、数字产品进出口加工基地、智慧文化旅游引领带和智慧边防示范区。

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区域数字经济基地。以佳木斯、绥化为中心,打造“两大平原”现代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开展建设一批现代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创新实践智慧农业新效能。以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煤城为重点,构筑煤炭资源城市数字化转型基地,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智慧矿山、智慧能源、产业转型示范,创新实践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径。以伊春、大兴安岭等城市为重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智慧生态基地,建设一批森林湿地保护、碳汇大数据、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创新实践绿色康养、智慧旅游等发展新模式。

专栏1  “十四五”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布局

三、厚植科技优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数字产业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支撑。

(一)加快前沿基础研究。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自身特色优势,强化关键共性和前瞻引领数字技术研发布局,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人机协同、边缘计算、区块链、6G等数字科技前沿,布局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前沿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适用自然环境的视觉认知计算理论及方法、自适应长期生存软件的基础理论、数据与智能科学的理论体系、智能感知与传感理论、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超低功耗高性能集成电路等研究,突破一批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推进空天信息、类脑智能、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数字孪生、量子计算、边缘计算、元宇宙等前沿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增强科技创新成果源头供给能力。

(二)开展应用技术攻关。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启动数字经济攻关专项,着力解决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应用技术瓶颈问题,支撑保障农业强省、工业强省发展和生态龙江、数字龙江、健康龙江、平安龙江等重大场景应用。加快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基础元器件、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数字化关键环节的应用技术攻关,攻克一批制约工业软件、机器人、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穿戴、智慧农机、智慧农业、绿色能源、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应用技术难题,以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为动力,推进全省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倍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引擎和新优势。

(三)促进新技术转化孵化。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加速体系,健全完善针对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产业化不同阶段的鼓励政策、载体功能和配套资源,构建全省数字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化基础矩阵。围绕高校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街区,集中布局众创空间、孵化器,服务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创造。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推动本地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依托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培育发展数字产业技术交易市场,打造“互联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与市场和产业结合紧密的新型研发机构,畅通研究开发、中间试验、成果转化的渠道,推进应用研发突破、实验验证与迭代应用。实施科技型企业孵化行动,综合给市场、给项目、给政策、给服务等多种措施,加快数字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成长加速、壮大升级,推动数字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无缝连接”。

(四)强化创新载体支撑。

利用哈大齐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契机,超前部署一批数字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载体和重大任务。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电科49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基础和人才储备优势,探索“政府+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模式,高水平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有条件单位承担国家科技资源数据库、生物种质、人类遗传等资源库(馆)建设,建设一批龙江特色科技大数据资源库。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开展省院合作,吸引领军人才团队参与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军工和民用数字科技资源双向开放共享、产业协同。鼓励建设一批基于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融合的虚拟运营创新载体,构建跨时空、跨领域创新协作平台。

四、构筑四梁八柱,培育壮大龙江数字产品制造业

立足东北区域引领、向北开放合作,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构建10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品制造产业链,建设数字产品北上制造基地,打造多向对外的数字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构建多层次企业梯队,到2025年,引培国内一流企业50家以上,培育“瞪羚”企业20家,“独角兽”企业5家。

(一)集成电路产业链。

以汽车电子、智能家居、智能感知和工业自动化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为导向,加快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先进制造工艺研发和生产能力升级,打造涵盖装备材料和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做大集成电路原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碳化硅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拓展氮化铝、砷化镓、蓝宝石、金刚石等特色单品市场规模。巩固提升芯片设计服务业,加快推进边缘计算芯片、储存芯片、处理器等高端通用芯片设计,支持射频、传感器、基带、光通信等专用芯片开发设计,前瞻布局毫米波、太赫兹等专用芯片设计。布局建设芯片制造产业,推动现有硅基晶圆和电子元器件扩产,提升器件级、晶圆级和系统级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配套能力,探索发展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制造。

(二)传感器产业链。

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安防、医疗健康、生态监测、消费电子等物联网应用场景,建设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依托中电科49所,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船舶等领域军用传感器产品,积极探索军用传感器民用化路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面向智能制造需求,重点推进工业控制高精度传感器,构建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体系。面向智慧农业和生态监测需求,发展土壤信息感知、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监测等领域传感器,推动MEMS化学传感器产业化发展。面向民用智能应用需求,重点生产家庭医学监测、健康护理、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传感器,推动医疗健康、安全预警领域智能化发展。面向消费电子应用需求,推进光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等功能集成与规模应用,实现智能传感器一体化生产。

(三)高清晰新型显示产业链。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强招商引资,建设新型显示器产业制造基地。围绕4K/8K超高清显示、柔性显示等消费和商业应用需求,引进头部企业布局建设高水平TFT-LCD、AMOLED等制造项目,推动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会议平板、车载显示器、公共广告屏等产品加快落地。积极引进Micro-LED、印刷式AMOLED、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项目,研发生产超大影院显示墙、可穿戴柔性设备、智能眼镜、柔性电视、电子纸等前沿产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研发生产集成显示模组、高精密光学镜头、图像处理主芯片、FRC芯片、图像传感器芯片等关键配套产品,快速提高显示终端的核心零部件供应能力。支持引进建设玻璃基板、靶材、偏光片、液晶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封装胶等先进生产线,推动新型显示材料、光学薄膜等核心配套产业发展。

(四)可穿戴设备产业链。

发展商业消费级可穿戴设备,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开发具备联网、计算、监测、提醒等功能的智能鞋服、智能健身器材等产品。加快发展可穿戴医疗设备,围绕健康监测、医疗保健、养老产业需求,研发生产可穿戴血压、血脂、血糖、心脏监测仪等家用医疗电子产品。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电科49所在航天员健康监测领域积累的技术成果,建设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民用可穿戴产品研发,形成“研发—制造—应用—互联网平台”的产业化链条。推动哈尔滨工业大学掌上彩色超声系统等临床医疗设备加快产业化,支撑“互联网+”医院等场景应用,构建智能产品与智能网络服务产业集群。

(五)虚拟现实产业链。

围绕虚拟现实终端设备、核心组件、交互设备、专用软件和虚拟现实集成、测试等产品和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发展面向普及型消费领域的PC端、移动端、电视端、一体机、CAVE沉浸式系统等多形态虚拟现实终端及显示系统。提升传感器、新型显示、电子材料等与虚拟现实关联紧密的电子信息配套产业能力。挖掘省内虚拟现实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的优势和市场资源,加快在教育、工业、旅游、医疗、数字化展示等行业场景的示范应用。

(六)计算机产业链。

建设计算机及配套产品产业园区,大力引进计算机整机和硬盘、路由器、存储设备、打印设备、安全设备等企业入驻,建设现代化生产线,推动计算机整机及配套产品集群式发展。把握计算终端智能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布局建设笔记本电脑、PAD、服务器等现代化生产线,带动计算机配件和外设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硬盘、路由器、存储设备、打印设备、安全设备等产业集群式发展。着力提升我省在计算机产品试验、评测、物流等领域的产业服务水平,促进省内外、国内外产学研链条有效整合,打造国内一流的计算机整机及配套产品生产制造环境。

(七)信息通信产业链。

大力推进手机及移动智能终端制造,积极引进小米、OPPO、VIVO等国内智能手机制造龙头企业,在我省建设手机设计研发生产基地,延伸发展智能手机芯片模组、元器件、PCB面板、整机制造等产业生态。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和IPv6规模部署,引入重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路由交换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光纤光缆、光通信模块、终端产品和芯片设计制造,提高适配光纤通信和5G应用的通信设备制造能力。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物联网、车联网、卫星通讯、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产业发展,推进新型移动网络设施的软硬件产品设计及应用服务,加快布局微波终端机、车载设备、通信发射机、5G小微型基站、工业数据采集、网络安全等专用设备设计制造。高度关注6G网络技术储备和关键技术研发、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规模化商用,鼓励研究机构在6G复杂融合场景开展细分领域专题研究,加强新材料、仪器仪表等关联产业的基础储备。

(八)卫星产业链。

加快发展卫星制造产业,支持工大卫星等龙头企业全面参与国家北斗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所用卫星的制造、组网,开展5G互联网试验星的研制,建设省级卫星测试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卫星制造上下游企业在卫星设计、装配测试、测控、应用等环节深入协作和聚集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卫星制造基地,到2025年完成200颗卫星研制。引导扶持广联航空等省内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小卫星制造产业配套,开展激光通信器件、原件及组件和终端产品研发制造,加快建设卫星结构件生产基地。依托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等企业,加快研制具有大通信容量、低能耗、高速率、高度保密性、高度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的空间激光通信设施设备,引进和培育涵盖光学、机械、电子学等领域的卫星激光通信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

(九)智能装备产业链。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牵引,吸引国内外人工智能软硬件企业集聚,合作研发人工智能技术与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机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融合应用的智能产品,打造我省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探海数字装备产业园建设,发展面向航空航天、汽车、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面向医疗、家庭、餐饮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面向深海作业、边防管理、应急救援、卫生防疫等领域的特种机器人以及面向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包装、码垛等后处理成套设备,推进机器人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关节驱动、柔性装置等关键部件开发,构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面向航空航天、船舶及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行业,加快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无人飞行器、智能应急装备等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开发智能化数控系统和伺服驱动装置,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控重型机床产业集群。

(十)汽车电子产业链。

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制造业,布局建设汽车电子、汽车传感器等设计研发生产基地。以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为契机,依托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一半导体在新能源驱动电机、功率电子控制器等技术研发上的优势,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功率电子控制器、汽车电子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挥我省汽车仪表、CAN总线、汽车喇叭等汽车电子产品的比较优势,加快产品研发和技术迭代,增强与配套企业的粘性,协同发展。加快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等智能汽车感知系统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专栏2  数字产品北上制造基地建设工程

五、注重特色发展,做强做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充分发挥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技术研发基础,发展面向“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力培育壮大“专精特新”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一)基础软件。

依托软件领域科教优势,推进在应用数学等基础学科跨国合作,加强专业化协作和联合攻关,充分整合基础研发、专业人才、特色企业等相关资源,鼓励面向移动终端、云计算、物联网、车载系统、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操作系统和配套工具集研发应用,重点突破数据库、办公软件、安全软件、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工具类基础软件,加快软件集成、适配和迭代优化,引导推进大规模应用验证。加速推进分布式数据库、云原生数据库、混合事务分析处理数据库等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

(二)工业软件。

发挥我省科技优势,集中发展计算机辅助研发、制造和仿真软件,推动特色工业控制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制造基础优势,面向航空航天、船舶等关键行业,集中研发突破一批行业特色工业软件;面向装备制造、石油石化、汽车等重点行业,发展行业通用型工业软件,加大行业应用与试点示范力度;面向中小工业企业需求,发展平台型工业软件,实现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惠性支撑。

(三)应用软件。

面向金融、建筑、能源、交通、贸易、物流、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需求,加快发展金融核心业务系统、建筑信息建模和建筑防火模拟、智慧能源管理、智能交通管理、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应用软件。围绕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软件融合应用基础设施。研发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软件产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软件企业,协同研发行业专用软件产品。推动大型软件、互联网等领域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汇集和生态构建的协同共生效应,搭建软件平台,共建软件产业生态,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技术领先的软件企业。鼓励和推动大型企业剥离软件业务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软件公司,支持在境外建立运营机构、研发中心和服务体系,提升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四)嵌入式软件。

推动装备制造商、软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企业加强协同,开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嵌入式软件向高可靠、自适应、高安全方向发展。推动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开发。重点面向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卫星和通信设备等重大装备需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可穿戴医疗设备等高新设备需求,开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工业控制软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研发。面向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升级转型,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利用嵌入式软件开发智能产品,加快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进程。

(五)新兴平台软件。

鼓励企业构建高性能云平台,加快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虚拟隔离、异构资源调度、云边协同等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动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支撑平台,支持人工智能算法库研发、工具集开发、试验验证和应用推广等。培育大规模融合化的区块链应用场景,重点围绕产品溯源、供应链管理、工业检测、电子商务、对俄贸易、政务服务等领域,打造区块链创新应用。建设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增强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数据服务,开展北斗卫星应用创新。支持小程序、快应用等新型轻量化平台发展。

(六)信息安全产业。

发挥安天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做强数据库、算法等上游环节,做实设备、软件研发生产等中游环节,积极拓展信息安全服务等下游环节,推动自主可控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开展基于鲲鹏体系政务云安全可控升级改造,打造“软硬一体”“云端协同”的信创存算资源体系。在哈尔滨新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网络安全实验室、国家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示范中心、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训中心等平台,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安全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七)云计算产业。

以争创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为契机,积极引进云计算龙头企业,带动、培育本地各类云平台企业,加强计算、存储资源租用、应用软件开发部署云平台等服务提供能力。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等云计算基础软件。鼓励云计算企业面向重点行业、企业和个人用户开发建设各类综合云计算平台和行业应用云平台,为行业龙头企业优化云资源管理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云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运营优化等系统及云计算服务,加快“企业上云”进程。

(八)大数据产业。

夯实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底层支撑能力,推动自主开源框架、组件和工具的研发。大力发展数据服务产业,鼓励企业开展数据清洗、脱敏、建模、分析挖掘、应用服务等大数据分析和技术服务,发展数据标注和数据分析企业,拓展采集、交易等专业化数据服务新业态。推动数据融合应用企业发展,深化大数据在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绿色低碳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寒地测试、生态环保等产业应用,开展数据积累、分析发掘和应用,加快形成以数据服务为核心、以行业应用为导向、以行业信息服务为特色的大数据产业链。

(九)数字创意产业。

加快动漫游戏设计产业发展,依托黑龙江动漫产业(平房)发展基地,做大做强动漫游戏业。建设哈尔滨中国北方电竞产业中心园区,打造“中国北方电竞产业中心”品牌。发展网络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哈尔滨、牡丹江等数字经济园区和企业,挖掘优秀文化和人才资源,大力发展有声书、网络文学、数字影音、动漫游戏等网络音视频产业。积极引入短视频服务类、音频服务类、云服务类企业,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以下一代沉浸式高清视频节目制作和运营为核心,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促进沉浸式视频节目(直播)、演绎式娱乐等新兴业态集聚发展,打造“北部地区4K+8K内容制造基地”。

(十)元宇宙产业。

推进元宇宙核心技术与主要应用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围绕近眼显示、实时交互、巨量通信、边缘计算、3D建模与渲染、图像引擎等开展研发创新,构建元宇宙技术体系,前瞻布局元宇宙产业。鼓励推进元宇宙在公共服务、智能工厂、城市治理、建筑信息系统与城市信息系统(BIM/CIM)、远程医疗、商务办公、智慧会展、社交娱乐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培育以应用牵引、软硬结合、创新集聚、绿色低碳的元宇宙发展生态。

附件:黑龙江省数字经济“一区两带三基地”规划布局

附件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