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时间:2024-08-20来源:苦涩的记忆浏览数:46次
在当今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数据资产入表已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竞相探讨的焦点议题,引领着新时代的经济风向标。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纷纷投身于数据资产入表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实践之中。然而,尽管热情高涨,数据资产入表之路仍非坦途,确权复杂性、成本归集难题以及收入与成本匹配的不易,如同三座大山,横亘在落地实施的征途上,对进程与成效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推荐阅读:数据资产入表36问(上)
为精准回应市场关切,破解行业痛点,《一本书讲透数据资产入表》应运而生,由亿信华辰匠心打造,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权威出版。此书精心提炼并深入剖析了围绕数据资产入表的36个热门疑难问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把解锁数据资产价值奥秘的钥匙。从理论到实践,从困惑到解答,本书将引领您穿越数据资产的迷雾,洞见数据驱动的未来新图景。
Q13. 企业数据资源研发项目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有哪些难点?
A: 数据资源资本化与费用化确认的关键难点在于准确判断资本化的时点。从研究阶段过渡到开发阶段,需要有明确的里程碑事件作为标志。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数据资源研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开发阶段的立项要求 和流程。立项时点是判断资本化开始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严谨确定。
此外,企业在开发立项过程中,应准确、完整地列出开发阶段预计发生的 所有支出项。这些支出项必须在立项时明确列出,并在后期实际发生时与立项 预算相符合,方可计入无形资产。任何未列入立项预算的支出项,后期不得随 意计入无形资产。
Q14. 数据权益的内涵是什么?
A: 数据作为新型财产,其权益主要体现在人格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数 据的人格权是指在数据相关权利形成之前,数据来源者对数据已经享有的权利, 包括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数据的财产权是指数据主体对数据财产享有的占 有权、收益权、使用权、处分权等权益。
Q15. 数据权益主张哪些主体的权益?
A: 数据权益主要主张数据来源者和数据处理者的权益。
Q16. “数据二十条”的三权分置中的三权是什么?
A: 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
数据资源持有权体现的是对数据资源进行控制即企业对其生产或收集的进 行管控的数据权益的集合。
数据加工使用权是指数据主体在持有和使用数据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的权利。设置这种权利的目的是保护数据加工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对 其加工的数据享有相应的权益。
数据产品经营权是指对数据产品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权利。设置权利的目的 是保护数据产品的合法权益,确保数据产品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Q17. 数据资产入表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如何?对企业有何意义?
A: 数据资产入表作为企业数据资产化贯穿始终的必经之路,不仅作用重 大,而且项目持续时间长,参与部门众多,需要组织高层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从公司战略高度进行整体的组织和推进。
通过数据资产入表,企业可以将数据资产纳入其财务报表中,不仅能提升 数据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更使数据的经济价值得以更加准确的反映。这不仅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效率,还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Q18. 数据资产入表有哪些实施步骤?
A: 数据资产入表的详细实施步骤如图B-2所示,具体内容参见《一本书讲透数据资产入表》第6章。
A: 在数据资产入表之前,需要做好数据资源的梳理,因此需要做好技术 资源的保障;同时还需要做好组织结构的保障,确保数据资产入表顺利实施。
Q20. 数据资产入表项目到底该由谁主导?
A: 数据资产入表并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它牵扯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只 有这些部门在统一的协调下共同参与,再加上外部服务商的配合,数据资产入 表工作才能真正落地。
大部分企业的数据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发起数据资产入表的项目时, 需要先完成数据资源的梳理,而这往往需要由 IT 技术部门牵头。
但财会部门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从项目开始便需要参与指导,确保数据 资源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入表操作,使企业能够将海量的数据资源有效 地整合和利用起来。
Q21. 在数据资产入表中,企业如何进行数据治理?
A: 数据治理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作,有时候数据治理已经不仅是治理 数据,还是治理企业。因此,数据治理应该从战略的制定开始,建立数据标准, 提升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搭建数据架构,挖掘数据应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Q22. 数据资产入表如何分阶段实现价值创造?
A: 如图 B-3 所示,在实践中,数据资源入表过程是一个分阶段的价值创 造过程。
1)初次入表,即底层资产入表,奠定了企业数据资产的基础,为后续的数 据应用和价值挖掘提供了可能。
2)二次入表, 即增值资产入表,通过量化数据在加工和应用中的增值价 值,深化企业数据的商业价值挖掘。
3)三次入表,即金融资产转化后入表,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外部金融资产, 帮助企业利用数据实现金融价值。
从底层资产的确认到增值资产的计量,再到金融资产的转化,每一个阶段 都为企业创造了不同的价值。通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资产,企业能够 更好地挖掘数据的商业价值,推动业务创新和发展。
Q23. 数据资产入表前有哪些具体的准备工作?
A: 数据资产入表前的准备工作涵盖企业调研、入表目标梳理与选择,以 及入表实施计划的制定。
在企业调研阶段,需要深入剖析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数据资源的布局、 权属及权益状况,并全面了解数据人员的能力与配置。
在入表目标梳理与选择阶段,企业需对资源盘点目标、价值链整理目标、会计资料准备目标、核算手册制作目标、数据合规投入目标进行明确的梳理与选择。
在制定入表实施计划阶段。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数据原始资源入表工作计 划、数据产品入表工作计划,以及其他数据资产的相关工作计划。
Q24. 数据以存货入表会有哪些问题?
A: 数据以存货入表面临两大核心问题。
首先,排他性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物权具有排他性, 即所有者对特定物享有排他权利。然而,数据具有可复制性,其原始副本在出 售或转让后仍可保留,这与排他性要求相冲突。要求企业出售数据后删除原数 据以满足排他性既不切实际也不符合数据特性,因此,如何在保持数据可复制 性的同时实现排他性权利,是数据以存货入表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次,生产过程认定复杂问题。《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对存货的 定义是“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 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而在现 实中,很多数据产品和服务往往涉及众多的开发阶段,这会带来以下问题:其 一,这些开发阶段往往已经被无形资产准则所使用;其二,对于这些开发阶段 能否被定义为生产过程缺乏依据;其三,就算这些开发阶段能被认定为生产过 程,但由于开发项目往往是一项目一定制的,这会导致对生产过程的认定需要 每个项目、每个系统甚至每个数据库重新确认,这会直接增加入表的成本,所 以可实操性会非常低。
Q25. 数据以无形资产入表有哪些关注点?
A: 要确保资产证据链完备,从而有效规避会计风险并提升数据管理效率。同时,要确保数据资源与数据产品之间的血缘关系清晰明了,这是支撑审计需 求以及证明经济利益相关性的重要基础。另外,对于外部数据资源,应确保获 取相应的数据用益物权,建议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来明确数据加工(使用)的 权益,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妥善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资产入表的实操步骤详解。更多内容可参考全网最全“数据资产入表知识地图”:
下一篇:全面认识数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