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案例研究:从数字化转型视角看华为云服务

时间:2022-04-30来源:九分帅气浏览数:251

华为的云服务,本质上来说,就是转卖设备为租设备的转型。

前言

众所周知,华为云服务已经成为了华为的另一重要业务板块。毫无疑问,这是华为现在更是未来的重要业务战略。

本文无意探究华为云业务的商业秘密。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角度,华为云业务无疑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

(在经过某机场看到华为云和企业客户联合宣传的照片)

接下来尝试按照数字化转型的一般逻辑进行粗浅的研究,希望同样对朋友们有所启发。

华为的“第二曲线”

什么是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是在1996年美国畅销书《第二曲线》中,美国未来学院院长扬.莫里森( Y . Morrison )提出的。

(插图来自网络,供参考,侵删)

第一曲线即企业在所熟悉的环境中开展传统业务所经历的企业生命周期

第二曲线则是当企业面对未来的新技术、新消费者、新市场所进行的一场彻底的、不可逆转的变革并由此而展开的一次全新的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的第一曲线是它的主导性传统业务,第二曲线是与传统业务差别很大的,能成为企业未来收入主要来源的新业务。

相信聪明的朋友们一看就明白,无须在此赘述。

华为又是如何寻找企业发展第二曲线的呢?

华为成立之初,主要以运营商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为主营业务。经过超过20年努力,在运营商设备领域,逐渐超越西方友商,在份额上成为世界第一。据查,2013财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从营收数据来看,2013年华为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设备商。如果去除其中当时金额占比并不高的手机和企业业务收入,世界第一的头衔或许还要推后一到两年,不过这并不重要。

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华为从此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

要知道,全球的运营商设备市场是一个相对饱和的领域。根据当年的估计,全世界总的市场空间大约在20000亿人民币左右。这意味着,华为要继续进一步发展,多卖100元设备,其他友商便减少100元收入。

以2019年(华受到西方国家打压的第一年)来看,华为当年总销售收入高达8588亿元。如果仅仅只依靠传统的运营商业务,显然是不可能的。

华为唯一的选择就是,重新选择第二、第三赛道。大约自2010年开始,华为正式进入手机为主的消费者市场、数据通讯以及服务器为主的企业市场。自2015年开始,华为开启了云服务业务。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利用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新机会点,找到企业自身发展的“第二曲线”,不失为未来业务战略方向之一。

华为为什么选择进入云业务?

一、符合华为战略选择的一贯逻辑

尽管在企业经营方面,华为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但在业务战略选择方面,华为本质上还是以技术驱动为中心。华为总的来说,还是典型“理工男”的思维方式,以技术为基础保障,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不妨先看看华为手机业务,同样属于无线通讯领域,只是从通讯的网络、基站延伸到另一端。在过去功能机时代,手机以通话、短消息为主,解决了手机信号的问题,几乎就成功了一半。

记得当初华为推出K3V2系列手机芯片,其他小手机厂商只需要加个外科、键盘、显示屏幕,就可以轻松组装自己品牌的手机。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从中可以了解到当初手机的关键技术所在。

时代总是在变化的。随着乔布斯推出智能机,手机行业并没有重复PC机行业的故事。

接下来,大家都看到了云的市场。

二、云服务符合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到目前为止,企业用户已经开始从技术角度接受了云技术。严格来说,并非自我选择的结果,而是技术发展优胜劣汰的结果。

但在商业模式上,企业用户们还没有完全接受云。准确来说,大家依然在纠结云“姓公”还是“姓私”的问题。是选择云服务提供商的公有云,还是自建企业专属的私有云?

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3点顾虑或者担忧:

1、担心公有云的数据安全性问题。

但凡有些规模的企业,都开始重视企业自身数据保护(至少意识上)。上公有云,自己的数据会不会被云服务商拿走,谁知道呢?

不怪企业老板们,因为的确有些厂商过去利用政策灰色地带赚取了利益。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出台数据安全相关政策,即使不可能绝对杜绝,追求长期利益的厂商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2、担心租用公有云带来额外运营成本问题

这个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我从来不关心钱的问题。

3、买比租更“实在”的心理。

资源为王时代的惯性思维使然。在国内一直延续着这样的现象:硬件比软件值钱,软件比服务值钱。

现实的障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要坚信一点,公有云必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流。

不打算在这说太多大道理。朋友们不妨想想,如今还有几家企业会因为担心停电而自建发电厂呢?

公有云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摆在前面,华为凭什么进入这个市场呢?

三、华为进入云服务市场的必然性和优势所在

接下来从数字化转型的视角,尝试分析解读华为云服务转型的必然性。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选择方面,MIT、Gartner、华为等总结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方向,包括运营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提升,以及业务模式创新

笔者过往更多的介绍了华为在数字化转型在运营效率提升方面的价值。接下来聊聊云服务业务跟业务模式创新的关系。

首先、华为云是内部云平台为基础向外提供服务的转型

本人不是云技术专家,不谈技术,从内部用户的视角来看华为云。

华为流程IT过去三十年为华为全球业务提供网络、存储计算、业务应用等IT服。数据中心已经遍布全球各大洲,网络延时、计算协同、安全隐私合规、用户体验等问题。流程IT“工程狮”们被业务部门虐了千遍万遍之后,自己成长了,平台健壮了。从单体服务器、虚拟机,再升级云技术,一切都那么自然。

直到华为进入云服务业务,云还是这朵云。只是以前为内部服务,如今增加了外部的客户。从此,华为流程IT成为了其一个最大的客户。

从技术角度来看,华为云经历了一个全球性运营的、收入近万亿、数字化程度非常的超大客户的长期验证,技术和运营保障方面有啥担心的呢?

除了技术以外,华为过去在客户数据安全、所在国家网络安全、个人隐私合规等运营经验,其实更是隐形的独特竞争力。

其次、从转卖为租的业务转型

过去,在企业业务市场,华为为传统实业、新兴互联网企业提供内部机房所需要 的设备,服务器、交换机等。朋友们或许不知道,当前国内头部的云服务提供商,曾经都基本上华为的重要客户。

华为的云服务,本质上来说,就是转卖设备为租设备的转型。从这一点来说,华为云服务的逻辑跟当前全球头部其他的云服务提供商的逻辑是由本质的不同。

由此可以看到,企业老板过去放心大胆的让自己的系统、数据跑在由华为提供的设备上,如今其实毫无理由在安全性方面存在担忧。

第三、华为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增值服务

华为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包括自身上云、数字化运营、数据治理的实践经验。当前企业也都意识到跟云服务是相辅相成的。

华为内部流传着一句经典的话,“自己产的狗粮自己先吃。”这里“狗粮”,包括云平台,也包括内部的各种数字化应用场景实践。

总结起来,无论是从自身内部的能力外溢面向客户提供服务,还是转卖为租的模式,都是当前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模式创新的典型路径之一。

新业务配套的业务流程变革

本人在前面其他文章里也提到过,华为之所以一直注重业务流程的重整与变革,正是匹配业务的发展变化。

云服务业务所带来的业务流程重构,也是必要的保障措施。举个简单例子,收入确认原则跟卖设备、做工程项目相应的收入确认原则完全不同。业财一体化流程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

由于篇幅关系,加上原理并无差别,相关内容不在此阐述。

后记

尽管华为云在市场上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但华为管理层并不满意,因为不符合华为一贯“只做第一”的原则。

而且,华为的云服务转型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朋友们看到频繁换帅,同时在姓“公”还是姓“私”的路上也一度摇摆。在未来发展道上,云服务市场或许还将受到政策方面的左右。

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来看华为云战略到落地,再到未来目标达成,相信朋友们可以体会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道理,非常实在的道理。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