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的思考

时间:2022-05-27来源:你的烂借口浏览数:133

随着国务院对于数据的定性,数字化转型变成为了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方向,随着“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和“新基建”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样成为大势所趋。

国务院将“数据”定义为资产之后,数据变一跃而起成为大家的新宠,因为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数据的地位等同于“土地”等生产资料。随着国务院对于数据的定性,数字化转型变成为了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方向,随着“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和“新基建”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样成为大势所趋。在大环境的助推之下,国资委也发布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通知,因为国有企业不仅仅承担着生产作用,还有一点就是国有企业需承担行业的产业升级,然后将预研成功的技术推广到民企中,因为新的技术或者方向的试错成本相对比较高,很可能民企某个方向试错还没结束,企业已经濒临倒闭。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的发展应用,数字技术正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根据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数字经济在我国从08年到19年都在稳步增长,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而《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提出推动建设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因为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转型的最根本的支撑与底座。


国家提出的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并不是类似于ERP、MES等行业属性相对比较强的信息化系统,而是站位在信息化系统之上的数据管理与业务应用构建,比如建设适应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新型IT架构模式,建设敏捷高效可复用的支撑平台,为业务数字化创新提供高效数据及一体化服务支撑。加快企业内网建设,稳妥推动内网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通过如上我们可以看出端倪,信息化更多是将线下搬到线上,最大限度业务数据的共享,或者降低数据应用的门槛;而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更多是解决拥有了信息化等基本业务数据之后对于数据如何统一处理、管控以及应用的问题。而且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造成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之前的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企业上下游对于企业内部的数据有了更新的需求,需要实时掌握订单进度与质量的关键参数,这个就造成随时需要将企业内部的部分数据打包同步给上游客户。而且随着信息透明化,客户的需求是多变的,而且相对比较频繁,造成企业具备敏捷属性的平台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在短时间内应对变化,营销模式已经从以产品为主线,演变为以流量为主线,到现在的以用户/消费者为主线。

目前国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各个企业之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方面,但是比如系统写作、数据孤岛、数字化人才等其实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个人咨询过一些国有企业的业务人员,他们认为最艰难的在于对数据的管理流程以及相应的组织架构。


目前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出的顺序其实也隐约体现着项目的实施顺序,按照下图的诺兰模型可以看出,财务核算与办公自动化建设完成之后,跨业务部门的系统,诸如ERP、MES等则成为了刚需,当信息化累计到一定程度之后,信息化系统将大面积成为了业务烟囱,信息是严重被隔离的,但是某一个主题的管控又需要整合各个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比如QMS当中的质量数据分布在ERP、PLM与MES中,所以企业运营阶段重点在于解决企业数据断层的问题。

初始阶段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

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扩展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扩展阶段特点:

1、)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 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控制阶段

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控制阶段特点

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统一阶段

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统一阶段特点:

1)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

2)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数据管理阶段

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成熟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所以综合来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行业属性的界线非常明显,比如离散装备行业的MES专家在流程行业很可能一无是处,所以信息化最终会出现大量的业务专家。当信息化建设完成之后,对于企业级数据的集成、应用需求则会越来越明显,但与信息化相比不同的是数据管理咨询的行业属性相对比较弱,也就是数据治理的专家肯定不是仅仅面向某一个行业的。


按照上图的架构划分,可以将企业划分为边缘设备、IAAS、数字化中台、工业应用前台、门户等,根据现在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越往下的可复制性越强,当面向企业或者行业应用的时候肯定是没办法标准化的;正因为如此,一般诸如阿里、华为等一般集中在边缘端、数字化中台等,当再往上走的时候,由于项目交付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而且行业属性逐渐在加强,所以会采取委外形式。

随着企业业务以及技术的更新,企业两化融合的方式也在实时更新,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经历了大约快30年,产品的行业属性积累也就成为定局,如果想获得重大突然现在看有些天方夜谭,但是信息化又是一项必须要有的工作,所以信息化从业人员如果不跟随技术更新自己的技能,可以预见在未来信息化建设人员会成为职场鸡肋,比如像如今已经过了产业风口的出租车司机一样,可以解决温饱但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除了企业建设的内容发生变化之外,项目的服务形式也在更改,90-08年左右是以产品为核心,比如销售一套CAD软件培训下就项目验收了;08-18年左右是以项目为核心,需要是产品+定制服务+培训才可以交付项目;18年到现在基本上是以客户为中心,因为客户已知的项目基本已经实施完成,但是仍然有一些业务问题需要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为客户针对性的咨询服务,所以在可以预知在未来对于企业业务了解,而且懂公司产品与解决方案的顾问则会越来越吃香。


所以综合来,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过程也会可以用那个颇有哲学味道的语言概括: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