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全程“零”编码,高效实现主数据模型、主数据维护、主数据分发、主数据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为企业主数据管理落地提供有效支撑,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主数据共享,保障企业主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一致性。
覆盖数据建模、采集、处理、集成、共享、交换、安全脱敏于一体,一站式解决数据开发所有的问题。
统一指标定义,实现“一变多变、一数多现”的数据管理效果,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保障和驱动效应。
零代码+AI,有“问”必答的数字助理,利用AI大模型和数字人技术,通过语音&文字输入问题,自动识别业务指令,深度理解用户意图的问题,洞察数据,人机交互,重新定义BI新体验。
面向企业级数据资产交易运营场景,助力企业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升值和资产变现。
时间:2022-10-22来源:苦涩的记忆浏览数:111次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正式发布!新《评价指标》规定了面向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和指标权重,适用于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并可用于指导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营与持续改进等活动。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正式发布!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 33356-2022)(以下简称《评价指标》)近日经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2016年原《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 33356-2016)发布后首次修订。 该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信息中心、山东省计算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起草。
标准主要内容
新《评价指标》按照“以人为本、成效引导、客观规范、成熟可测、注重时效”的原则,在2016版基础上完成调整和优化。新《评价指标》规定了面向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和指标权重,共包含9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62项二级指标分项。同时,该标准在附录A中针对县及县级市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给出了可参考使用的评价指标。该标准适用于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并可用于指导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营与持续改进等活动。标准实施意义
新《评价指标》的发布与实施,将更好地支撑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可以科学衡量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总结典型实践经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标准以评价指标的形式明确了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建设内容及发展方向,指导各级政府清晰了解当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效和水平。以评价工作为抓手,可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的共享和推广,及时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规模智慧城市建设的优秀案例、实践经验和共性问题,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最佳实践,使智慧城市的最佳实践得以固化,为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