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报告中,连续四年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全国数标委一周年交卷,数据标准如何打通数据市场

时间:2025-11-07来源:数据要素社浏览数:2

一、国家数据工作快速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改革,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李强总理强调,要把标准升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保障作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做好数据工作、加强数据领域标准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两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条主线,打出了基础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建设、数据市场一体化建设、数据产业发展“组合拳”,形成了一套务实管用的“五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一是加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印发了政务数据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等30多项政策文件。


二是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等6条技术路线的试点试验,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三是深化数据融合应用。举办全国“数据要素×”大赛,发布70个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以场景应用引领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


四是推动数据市场建设。发挥数据交易机构的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孵化新产品、探索新场景,吸引各类主体参与数据市场建设。


五是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布局建设7个数据标注基地,带动相关数据产业的集聚。出台《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


二、国家数据标准化工作开局良好

国家数据局成立之初,我们就着手筹备建立全国数标委。全国数标委成立一年来,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条主线,不断完善标准工作体系,优化标准供给,强化标准应用实施,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数据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助力数据工作在改革中破局。大家普遍反映,全国数标委的成立是我国数据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突破,实现了数据标准的统一归口,整合了多领域行业专家力量,破解了数据领域标准体系零散、衔接不畅、滞后脱节等难题,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供了关键支撑。


一年来,数据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数据标准化工作体系不断健全。我们坚持构建全国数据标准化工作“一盘棋”,印发了《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起《全国数据标准化工作联合行动倡议》,建立“国家—行业—地方”三级联动机制,推动成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中医药、传媒、疾控、药品等6个行业应用组,与2个国家标委会,2个行业标委会以及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14个地方标委会建立工作机制,与密码等行业标委会互派联络员,不断深化数据领域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化工作协同。


二是数据标准研制进程不断加快。我们坚持急用先行、有序提升,紧贴助力解决数据供不出、流不动、用不好等关键问题,发布123项数据领域国家标准需求,研制48项国家标准和技术文件,推动22项国家标准立项,统一数据基础术语,明确数据产品分类,提出高质量数据集评测方法,规范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破解过往数据领域“无标可用、无标可依”的难题。比如,数据流通匿名化相关标准,为匿名化处理的实施与效果评估流程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应用于医疗科研对照组等真实业务场景,切实强化了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减轻了各方对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的顾虑;再比如,研究制定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监测评估标准,解决不同授权模式下,事前、事后多阶段绩效监测评估模式不统一的问题;又比如,数据产品描述与质量评价要求标准,为数据交易提供统一的产品分类模式和质量度量标准,指导多个数据交易所相关数据产品上架。


三是数据标准试点验证范围不断扩大。我们坚持围绕产业急需,聚焦实际应用场景,组织开展高质量数据集、数据匿名化、数据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等标准和技术文件的验证试点,并将检验、检测等手段融入标准实施环节,不断提高标准技术指标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比如,以标准为牵引指导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撑了6个省级、28个城市级的数据基础设施节点通过互联互通测试验证;依托标准构建“数据+模型”的高质量数据集综合评测体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化工、能源生产等多个领域进行应用实践。


四是数据领域国际标准合作不断深化。我们坚持以标准为纽带,不断深化数据领域国际合作,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承办国际标准组织会议,牵头发布元数据、数据质量等4项数据领域国际标准,提出数据使用、数据管理等7项国际标准提案,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等3个国外高水平标准化组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成功推动中国专家担任了相关数据工作的召集人。今年10月,我国主导的《智慧城市数据利用 用例分析和共性考虑》国际标准,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批准发布。

数据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根据参会注册信息统计,这次会议期间,将有27个有关部委,37个地方数据管理部门,以及1500余家企事业单位代表,近2500人参加本次“标准周”的相关活动,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在进一步扩大。


三、扎实做好下一步数据标准化工作

数据标准化工作要服务数据事业发展,为产业培育和发展抢先机,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经验,为资源利用赋能,为数据流通保障安全。今年3月,在第一次“标准周”活动上,我们提出研究制定47项国家标准、技术文件,发布3项标准化研究报告,推动2—3项国际标准的立项,办好2次“标准周”活动。总体来看,今年数据标准化工作任务进展良好。接下来,我们还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多层级完善数据标准化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国家—行业—地方”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国家统一规则、行业和地方特色补充的良好标准化格局。探索与其他国家标委会双归口机制,加强国家标委会间的工作协同。支持更多行业在全国数标委下成立应用组,进一步加大对行业数据标准化工作的支撑力度。加强对地方数据标委会的指导,不断提升地方标委会标准化工作能力。


(二)多渠道优化数据领域标准供给。要强内功,充分调动全国数标委各标准工作组成员力量,加快推动高质量数据集、数据标注、语料库、智能体等重点标准的研制。要拓外源,鼓励和支持优先把引领示范作用强、应用推广效果好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要聚合力,注重发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作用,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牵头标准研制,将企业先进经验、产业实践转化为国家标准。


(三)多维度强化数据标准验证和实施。政策方面,在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中引用数据领域推荐性国家标准,引导企业执行高水平标准。应用方面,支持行业或地方标委会牵头组织标准验证工作,进一步调动行业和地方标委会积极性,提升标准落地的效果。能力方面,培育一批第三方标准化评估服务机构,用好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手段。


(四)多角度深化数据领域国际标准合作。加快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等国外高水平标准化组织合作,并签订相关合作备忘录。提升国内标准的影响力,持续推动国内技术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加强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推荐和支持我国专家在更多国际组织中担任关键职务,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

扩展阅读

全国数标委第二次“标准周”活动在南京开幕

全国数标委:首批140家高质量数据集方向标准/技术文件验证试点典型单位

全国数标委发布《可信数据空间 技术架构》技术文件(附全文)

全国数标委首次“标准周”活动在成都举行,刘烈宏提2025工作重点任务

全国数标委发布2025年首批数据领域国家标准需求清单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点击进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