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时间:2025-11-25来源:Dataweekly浏览数:0次
随着数据正式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如何安全、高效、可信地促进数据流通与利用,成为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数据空间作为一种新型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其架构设计直接决定了数据要素能否实现“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数据空间的架构演进深刻反映了从数据管理到数据赋能的时代变迁。
数据架构是数据管理的蓝图,其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文件系统和数据库,历经企业数据仓库、逻辑数据仓库,正向数据湖、数据湖仓一体及数据网格等更分布式的范式演进。这一演进背后的核心动力是数据管理的三次解耦:第一次解耦实现了数据生成与数据处理的分离,数据库技术的出现使数据得以独立存储;第二次解耦将数据与业务应用分离,通过数据抽象层、数据中台等理念,数据开始被作为独立资产进行管理;第三次解耦推动数据生产与数据消费分离,数据要素化使其成为可交易、可流通的独立商品,实现了数据的资产化和资本化。这三次解耦推动了数据从“系统副产品”到“核心资产”再到“流通要素”的身份转变,为数据空间架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图:数据的三次解耦
当前,数据架构正朝着智能化方向演进,其核心是“Data + AI”的一体化架构。一方面,Data for AI强调数据是AI的燃料,通过向量化等技术为数据提供数值表示,使其成为机器可理解和处理的对象,支撑复杂的模型训练与分析预测;另一方面,AI for Data强调AI赋能数据管理,利用机器学习优化数据架构本身,实现数据的自主管理、自动化治理与智能优化。一个优秀的智能化数据架构旨在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管理、灵活配置多种计算形态,并降低非技术人员的使用门槛。
其最终目标是推动数据沿DIKW模型向上转化,涌现出高级智能,同时驱动数据沿DRAC模型实现价值倍增。

图:面向智能化的数据架构要点
在数据空间架构的实践方面,TOGAF企业架构框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企业架构开发方法,其四个关键领域(业务、数据、应用、技术架构)为数据空间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指导。通过ADM的迭代过程,组织可以从战略需求出发,逐步细化到数据空间的技术实现,确保其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并具有可持续性。

图:TOGAF架构开发方法
IDS国际数据空间参考架构由国际数据空间协会提出,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成熟框架。该架构包含五个横向层级:业务层、功能层、信息层、流程层、系统层,从战略到实现完整覆盖;三个纵向视角:安全、认证、治理,贯穿所有层级,确保可信与合规。其核心组件以IDS连接器为网关,结合元数据代理、清算所等组件,在保障数据主权的前提下实现安全的数据交换。

图: IDS数据空间参考架构
基于国家数据局《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中国提出了以“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三大能力为核心的可信数据空间架构。该架构可分为三层:可信管控层作为“指挥中枢”,以数据空间控制器为核心元件,负责全要素接入认证、动态策略执行、全程存证溯源与安全合规监管,构建数据空间的信任基石;数据流通层作为“数据高速公路”,负责数据的接入、发布、发现、转换与交付,实现数据在空间内的高效、可控流动;价值服务层作为“价值转化引擎”,整合数据开发、供需撮合、资产运营、交易结算等服务,连接供需双方,最终实现数据价值的转化与增值。这三层架构共同构成了一个既保障安全可信,又促进数据流通和价值释放的完整生态体系。
数据空间架构是建设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它继承了过去数据架构演进的精华,顺应了数据要素化与智能化融合的趋势,并通过TOGAF、IDS、可信数据空间等架构模型提供了可行的实施路径。未来,一个设计优良的数据空间架构必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