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时间:2022-02-14来源:舞动的星辰浏览数:226次
监管体系日趋立体化。以业务、科技、数据为三大支撑的监管体系日趋立体化,并且形成完整的监管链条,数据监管重要性逐年突出。
监管对数据治理监督工作也开始逐步下沉。早在2008年,银监会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做好非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2018年,银保监会正式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就数据治理架构、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等五方面明确指导要求。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指引》,概括出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规范等八项能力域。可以看出,金融业在强监管下,数据治理工作开始相对较早并持续深入完善。
监管处罚彰显金融数据治理升级。近年来,银保监会数次对银行开出监管罚单,甚是体现对数据质量及报送合规性的重视。
2数据治理实践难点与对策难点1:体系规划
数据管理各项工作庞杂,如何体系化地开展?
德勤数据治理框架分为3个层面、2大支柱、14个领域。无论是德勤数据治理框架还是国际数据治理框架等,企业都无法照搬,而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作出调整。企业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从治理层入手,结合整体规划,分别定义治理模型、组织架构、岗位要求、流程和规章制度。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架构与共享,数据安全等都需要通过专项的方式进行深入建设,支持业务发展,实现数据价值。
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如何有效运行和落地?
组织架构的构建是确保数据治理工作有效推行的关键。数据治理组织架构普遍存在三种建设模式:
第一种是由财务/业务部门牵头。在业务或者财务部门下设二级部门,负责数据需求管理、监管报送等工作,这种模式推动力强,熟悉监管数据、制度流程、考核等相关工作,能与现有的部门职能保持一致,但对于技术性强的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第二种是由科技部门牵头。这种也是较为常见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元数据管理、数据架构与共享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技术性强的管理工作的难度更小,对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接受程度更高。但是,科技部门对数据应用的理解较难触达业务痛点,推动力较弱,与现有的部门职能可能有一定的冲突。
第三种是成立独立的数据部门。承担数据治理、监管报送、数据开发等相关职能,既能满足监管要求,也能提升数据效能。数据部门牵头负责数据应用的工作,体现出对数据管理与应用、监管报送的重视。这种模式的难点在于需要对现有的组织架构进行变革,对行内数据文化意识要求较高。
如今,许多金融机构也开始成立专职、独立的一级部门,统筹负责数据工作。相较设立二级部门,部门中既有技术人员也有业务人员,更加突出数据应用、数据开发的工作。
难点3:资产盘点如何通过数据资产盘点,有效开展数据认责?
德勤数据资产的盘点基于业务和技术两个视角。在业务视角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从业务价值链、数据场景到数据资产梳理,再到业务数据盘点。在技术视角进行自下而上的归纳,从系统现状调研情况到数据现状收集,再到系统数据盘点。最后,通过两个视角的整合,形成数据资产。通常,我们不建议在最初就做到大而全,而是根据使用情况、数据价值等因素选择性进行。
进行数据资产的认责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业务流程的方式,对盘点的数据信息项进行认责,依据的是谁产生、谁使用、谁删除的逻辑。
如何通过系统化工具减少数据管理的手工工作?
(1)通过系统化工具减少数据管理的手工工作。
(2)通过数据标准模块,协助开展标准查询,智能对标,以及自动映射等工作,提升管理效率,减少手工操作。
(3)通过数据质量管理的定期和自动检测,数据质量问题的闭环管理,可以大大地提升数据质量的管理效率,逐步提升数据质量。
如何通过审计手段促进数据治理开展,评估数据治理成效?
以审促建,通过审计促进数据治理工作的开展,实现数据价值。关键在于明确审计主体、审计方法、审计框架与审计要点。
德勤数据治理方法论包含三个层面:第一,顶层设计、体系规划,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方向;第二,抓住重点,专项突破,解决数据治理的痛点难点;第三,工具支撑,聚焦成效,支撑数据治理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