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百科 数据集成的目的

数据集成的目的

|亿信华辰大数据知识库2022-01-11

数据集成的目的

在企业中,由于开发技术与结构的不同,往往存在许多异构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的数据源彼此独立、相互封闭,使得数据信息不能共享,造成系统中存在大量冗余数据、垃圾数据,无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严重地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信息交互的需求日益强烈,急切需要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整合,联通“信息孤岛”,共享信息。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关注数据集成研究。


关于数据集成的定义

数据集成就是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逻辑地或物理地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数据集合中。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数据集成的核心任务是要将互相关联的分布式异构数据源集成到一起,使用户能够以透明的方式访问这些数据源。集成是指维护数据源整体上的数据一致性、提高信息共享利用的效率;透明的方式是指用户无需关心如何实现对异构数据源数据的访问,只关心以何种方式访问何种数据。数据集成通过应用间的数据交换从而达到集成,主要解决数据的分布性和异构性的问题,其前提是被集成应用必须公开数据结构,即必须公开表结构,表间关系,编码的含义等。实现数据集成的系统称作数据集成系统,它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源访问接口,执行用户对数据源的访问请求。

在企业数据集成领域,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框架可以利用。目前通常采用联邦式、基于中间件模型和数据仓库等方法来构造集成的系统,这些技术在不同的着重点和应用上解决数据共享和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集成的三种模型

联邦数据库系统
联邦数据库系统基本思想是,在构建集成系统时将各数据源的数据视图集成为全局模式,使用户能够按照全局模式透明地访问各数据源的数据。用户直接在全局模式的基础上提交请求,由数据集成系统处理这些请求,转换成各个数据源在本地数据视图基础上能够执行的请求。模式集成方法的特点是直接为用户提供透明的数据访问方法。
中间件模式
中间件集成方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集成方法,中间件模式通过统一的全局数据模型来访问异构的数据库、遗留系统、Web资源等。中间件位于异构数据源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向下协调各数据源系统,向上为访问集成数据的应用提供统一数据模式和数据访问的通用接口。各数据源的应用仍然完成它们的任务,中间件系统则主要集中为异构数据源提供一个高层次检索服务。它同样使用全局数据模式,通过在中间层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逻辑视图来隐藏底层的数据细节,使得用户可以把集成数据源看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数据仓库模式
数据仓库是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和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其中,数据被归类为广义的、功能上独立的、没有重叠的主题。这几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通的问题,但也存在以下的异同:联邦数据库系统主要面向多个数据库系统的集成,其中数据源有可能要映射到每一个数据模式,当集成的系统很大时,对实际开发将带来巨大的困难。数据仓库技术则在另外一个层面上表达数据之间的共享,它主要是为了针对企业某个应用领域提出的一种数据集成方法,也就是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面向主题并为企业提供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的系统。

数据集成工具

    为了构建高性能的数据集成解决方案,例如提取,转换等,亿信华辰睿治数据集成管理系统被认为是一个出色的平台。由用于构建和调试程序包的图形工具和向导,用于执行工作流程功能(包括执行SQL语句,FTP操作等)的任务组成。可实现跨部门数据的传输、加载、清洗、转换和整合,支持自定义调度和图形化监控,实现统一调度、统一监控,满足运维可视化需求,提高运维管理工作效率。
认为本内容有帮助
0
您可能需要的数据产品
亿信华辰助力政企数字化转型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