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重庆市积极探索“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 加快推动园区企业集群式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2-07-17来源:bbs浏览数:751

在经济学领域,在农业和工业经济范畴,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示范案例。但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对数据的来源、规范、确权、交易、安全、法规、治理、评估和价值挖掘等的研究还很不够,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仍需要加强和深入。

"

7月12日,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赋能深度行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第十次主任联席会在苏州吴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胡学同、副厅长徐军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秘书长冯旭主持。

"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智能化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逸飞出席并作主旨报告

以下为发言稿

重庆市积极探索“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 加快推动园区企业集群式数字化转型

一、基本情况

(一)重庆特色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自2002年重庆全面启动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以来,全市已形成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为双核,6个国家级开发区(除重庆高新区外的3个国家级高新区和3个国家级经开区)、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为中坚,36个市级园区(10个市级高新区、2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为支撑的“2+6+6+36”园区发展架构体系,覆盖了除渝中区外的所有区县。截至目前,全市园区入驻规上工业企业超过4800家,占全市72%,全市园区累计创建各类特色产业基地115个(其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6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99个)。2021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2万亿元,约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其中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含西永)、江津工业园区、涪陵高新区、永川高新区、长寿经开区、空港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产值超过千亿。2018年7月,重庆印发《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启动全市智慧园区建设,以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为目标,推动全市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二)重庆产业链“链主”企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重庆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布局,系统梳理出33条重点产业链。一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围绕“6+5”现代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电子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消费品产业、原材料产业),梳理出33条重点产业链(既包括燃油汽车、摩托车、通机装备等传统制造业,也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纺织品、个人护理美妆、特色食品等消费品行业),理清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建立较为完整的产品图谱和企业图谱,并逐链梳理技术需求,加快形成“产品+企业+技术”的完整体系,明确工作着力点和线路图。二是以“链长制”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建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链长制”,统筹协调好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需求对接、项目引进、要素保障、企业帮扶、困难化解等问题。目前,已建立起由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产业链所属行业分管领导担任“分链长”,所属行业对应处室主要负责人担任“副链长”的工作推进机制。三是加强协同,共建融合创新生态。强化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共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生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应用,做好相关领域高端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培育和引进,齐力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重庆市通过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抓产业链生成能力、抓特色产业链集群培育、抓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建设、抓“链长制”运行调度等提升“链长制”实施水平,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三)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

数字化转型,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一个是从有为政府引导的角度:真正大规模推动信息化建设,应该是1997年全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在深圳召开以后。特别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2007年的十七大提出两化融合,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两化深度融合,2015年推出《中国制造2025年》,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也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来看,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另一个是从有效市场企业侧来看:产品和产线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从数字化装备普及到机器换人,从工艺、装备到流程管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物流仓储,从产线、车间、工厂再到工厂内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2018年以来,连续五年举办主题为“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倾力打造智造重镇、加快建设智慧名城。截至目前,共实施了近50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认定127个智能工厂和734个数字化车间,直接带动工业投资700余亿元。建立了川渝地区服务商资源池。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载体,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作为五大国家顶级节点之一,截至2022年6月底,已服务四川、贵州、云南等西部九省市,上线二级节点32个,标识注册量累计超119亿,累计解析量68.2亿,接入企业节点2708个。其标识解析体系已深度应用于汽车、动摩、建材、医疗器械、五金等19个行业。平台引进和培育方面,忽米网和广域铭岛成功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中冶赛迪、公鱼互联、工业大数据、龙易购等平台入选国家级特色型、专业型平台,全国28个“双跨”平台有15个在重庆重点产业园区布局,中移物联网等一批本地平台加速崛起。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重庆分中心现已形成“1+4”产品体系为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服务。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两江新区等4区县联合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成投用,工信部复函同意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021年,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总体水平达到6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七位,中西部第一。

二、“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取得积极成效

(一)工作思路

抓住用好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在持续提升“链主”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更好带动园区内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推动产业链、价值链水平整体提升。聚焦发动机、变速器、电子等重点制造企业,主要是长安等大型龙头企业一级配套商,如青山工业变速器、康明斯发动机等,围绕其上下游产业“一条链”建设“一平台”。通过制造业重点企业建设应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其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的研发创新、生产制造、产品质量管理、物流仓储、金融服务、人才招聘等统筹协同起来,通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平台,打通企业之间的数据链、信息链、要素链,切实解决产业链企业间的信息数据孤岛、协作效率低等问题,加快形成“一张网”,加快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科技链等产业生态整体提升,真正实现供应链协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绿色节能生产等,切实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切实增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质量和企业获得感。

(二)重点任务

聚焦全市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围绕33条重点产业链中的发动机、变速器、电子等重点行业,支持“链主”企业、领军企业等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实现工业现场设备的深度连接、业务管理系统与工业现场互联,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平台,解决产业链企业间的信息数据孤岛、协作效率低等问题,打通企业之间的数据链、信息链、要素链,切实为配套企业提供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料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等系统或集成接入,加快实现供应链协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绿色节能、柔性化生产、远程运维等。

1.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协同。

针对供应链透明度不高、数据链条不贯通、物流信息不及时、物料供需不平衡、库存风险不可控等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贯通上下游的采购订单数据、生产排产数据和库存物流数据等信息链条,实现供应链信息协同、实时跟踪、动态调度、快速交付、智能预警等。

2.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不联通、质量管控不全面、质量缺陷回溯和验证难等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质量控制、质量问题分析决策、运维管理、问题回溯等,在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和运维等环节,实现全生命周期质量问题动态识别、智能分析、科学决策,系统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3.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绿色节能生产。

针对制造业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低、排放监管实施困难等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生产和运营环节的能源数据链条,实现能源智能监测、动态调配、节能减排、低碳化管理等,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4.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柔性化生产。

针对产品小批量多品种,多样化市场需求无法有效满足等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数据整合分析,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改造生产业务流程,推动模块化设计、柔性化排产、智能化仓储和准时交付,实现高效率便捷化的柔性生产模式。

5.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远程运维服务。

针对高价值产品设备运维服务难、人工成本高、售后服务不及时等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产品设备进行远程互联和数据采集分析,实现远程运维管理、预测性维护、故障实时预警、信息增值服务等模式创新,推动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转变。

(三)典型案例及成效

1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仪股份)。

川仪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齐全、系统集成能力最强的自动化仪表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涵盖了半导体、微电子、机械加工、精密成形、新材料、嵌入式软件、超声与激光、电力电子、工艺工程等众多专业技术门类,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多,属行业“链主”企业。按照“行业生态一条链、数据协同一张网、应用服务一平台”的总体思路,以“平台+咨询+应用”服务模式,引导产业链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形成“一张网”。“1+1+5+1”的总体方案, 1套云基础设施、1个“仪网云”平台、5大应用场景和1套安全防护体系,建成数字底座及应用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于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突出仪器仪表行业特色和产业特征,为链上企业提供所需的核心数字化能力,支撑产业链的产品创新、应用创新、价值体系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上云,逐步实现生产协助资源和供给协作资源的充分汇聚、高效集成和敏捷响应,有效解决了产业链企业间的数据信息孤岛、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加快实现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和数字化管理。

2重庆数字大足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五金工业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下简称大足五金工业互联网平台)。

重庆大足五金产业已有千年历史,园区产值规模近200亿元,涵盖家具、刀具、建筑、配件、农机、工具六个门类1500余家企业。大足五金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重庆首个建成的园区模式数智集成服务平台。在建设模式上,区政府牵头,数字大足公司运营,重庆精耕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承建,整合各方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在集采集销、标识解析、人才共享、研发设计、产能共享、质量追溯、产融合作等环节的融合和集成。平台覆盖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云智销、云智造、云智采等十大云应用,提供企业研、产、供、销、服5个方面的企业数字化赋能能力,提供集采/拼单、电商/直播带货、金融服务等8大公共服务,帮助企业获得大市场、大生产和大采购的资源和数据能力,助力企业实现开源节流和提质增效,助力行业实现品牌升级和做大做强。平台首创线上赋能+线下服务营销资源共享;在市场拓展上,首次打通工业数据与工业电商数字通道,突出国内外新生市场需求信息的发掘和聚合;在产业培育上,建成全国唯一五金标识标准,带动和催化五金企业分工协作、五金产业数字化。五金工业互联网平台注册企业509家,标识赋码量6.1亿个,解析量6.3亿次。标识解析平台降低耗材、人工成本2400余万;线下23家企业集采拼单超5亿,线上拼单超千万,降低采购成本1%;新增直播带货32家,促进线上新渠道、多渠道整合,线上销售额全口径超过46亿,平台贡献率约19%;通过数智化赋能上线的企业,年均控费降本8万元,产品不合格率下降至千分之二。

3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山工业)。

青山工业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所属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近年来,青山工业以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为基础,以全面支撑数字化转型为目标。结合公司现状,打造全新数字化能力架构,遵循厚平台轻应用的建设方向,实现数据+算力+模型+应用的全面升级。通过打造边缘层设备接入能力、IaaS层资源整合能力,PaaS层平台共享复用能力、SaaS层场景聚焦应用能力,逐步消融传统烟囱式架构。深挖行业痛点,培育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新模式。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打造数个创新应用场景,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具备技术示范意义。一是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提升产线协同能力。通过用5G技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搭建青山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线协同能力,使DCT自动变速器生产线生产节拍由53s/台提高到37s/台,生产效率提升30.19%,实现DCT系列自动变速器产能提升5.2万台套/年,新增销售收入近3.2亿元/年。二是在线分析关键工位质量参数,推动产品质量改善。采用智能工厂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生产异常情况,提升产品质量,产品一次下线不良品率由2020年的2.83%降低至2.35%,降低不良品率16.96 %。三是对公司能源进行数字化管控,及时纠正用能异常。通过建设智能工厂能源管控系统,对公司的能源进行监管,及时发现用能异常并进行整改,使能耗由原来的0.00581吨标煤/件降低至0.00502吨标煤/件,提高能源利用率13.6%。四是改造自动化产线,大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改造自动化产线从而提升产线自动化率,大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约降低15.88%,折合运营成本超2000万元/年。五是自主开发设计青山工业供应链协同数字化平台,实时管控生产经营及供应链情况。实现对143家供应商的订单交付、入厂验收质量、供应商问题整改进度等信息进行统一监控跟踪。实现供应商预约准时率提升约50%,库存降低约20%。青山工业将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聚焦研发、制造、经营等领域,以“试点创新,示范引领”为目标。预计通过“一链一网一平台”深度应用汇聚上下游企业数量预计达到60家,形成了从技术、质量、物流、生产交付等多维度的管理协同,打通企业之间数据链、信息链、要素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协同。

4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忽米网)。

在“工业互联网+园区”方面,忽米网从打造园区数字底座、构建云上园区、推动区域资源协同、提高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挖掘园区数据价值、提高园区信息化平台运营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平台+园区”解决方案。一是加快建设数字底座,加大数据价值挖掘。忽米网充分发挥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包含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开发者平台、微服务平台、标识解析平台、知识图谱平台,通过深度解决园区数据孤岛问题,沉淀园区工业数据、形成工业机理模型/AI模型;通过链接设备、链接企业,形成数据价值,形成工业知识沉淀,夯实数字底座,创新园区基建。二是加快构建云上园区。忽米网打造的产业云图、数字孪生等产品,实现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映射,实现模型与数据的深度融合,深度拓展园区数字空间,构建可视化云上园区。三是推动区域资源协同。忽米网通过自身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工业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工业APP应用赋能平台,为园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资源协同服务,实现园内数据、设备产能、知识、服务、社会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园区与城市、产业、其他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四是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忽米网通过自研的5G边缘计算器、数采硬件、基于标识解析的资产管理平台、设备管理云服务、智能维保交易服务平台(云小匠)等产品,形成设备的一体化管理,解决设备的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在线监测、智能故障诊断等问题。忽米网针对宗申产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宗申动力当前动力系统产业链企业间信息数据孤岛、协作效率低、边际成本高,企业生产柔性化程度低、生产计划执行效率低,企业生产和设备的信息数据管理困难等瓶颈问题,基于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围绕“1个平台+5大平台核心组件+9个应用场景”的总体思路,结合工业现场设备智能感知技术、工业大数据技术、容器化集群管理技术等技术,打造一个面向动力系统产业链协同制造与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成后,宗申动力生产效率提高17%,运营成本降低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9%;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生产效率提高12%,运营成本降低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6%,有助于推动动力系统整体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自主设计、生产、管理等核心服务能力,带动动力系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5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打造重庆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以“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双链、+双碳、+数字化转型”等为特色,提供园区规划、生态建设、应用服务和运营服务,实现园区的“通数据、通技术、通渠道、资源整合”。一是通过支撑园区数据汇聚,形成资产、企业、产业资源等数据库,提供精准园区招商落地规划;监控园区众多潜在风险点,保障安全生产。通过提供政府治理决策工具,从监测监管、综合治理两大方向提供安全生产监管、产业分析、资产管理等功能服务,为顺安民爆园区提供持续型风险辨识,实现园区安全全要素感知,突发事件响应速度达到89.4%,管理效率提高62.7%;实现园区人员异常行为识别率90%以上,火灾烟雾识别率95%以上。二是为园区企业提供应用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加速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园区企业提供“双碳”画像,建立碳排放动态核算标准与碳效率评价专属数据库,构建产品LCA评价体系,实现工业产品的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制造环节的能源结构以及能源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应对拉闸限电的敏捷应对能力,推动不同层级碳排放协同管理,助力北碚蔡家智慧园区企业——新兴通用实现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管理,碳排放量填报准确度提升10%,设备利用率提升8%,碳排放管理费用节省2W/月。三是汇聚生态资源,建设连接规模大,数据价值高,应用广泛的工业大数据平台,同时开放给创新型公司,实现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通过打通园区内外的专家支援、市场需求、服务商能力、金融机构等各类渠道,建立平台化、资源对接能力;平台引入第三方机构及应用,全面赋能园区数字化转型,拓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推动产品在市场应用中的迭代优化。平台推动产教融合,为园区引流,培育产业人才,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06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域铭岛)。

广域铭岛是吉利工业互联网平台总部,打造的Geega(际嘉)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全国唯一源于汽车行业,打通汽车产业全场景,并实现多链条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广域铭岛以Geega(际嘉)为底座,通过以工业数据应用为基础的产业链精准动态协同和数字化园区建设两大方案全面推动“一链一网一平台”建设。一是数据链驱动的产业链精准动态协同。广域铭岛自主开发供应链协同产品套件,深入到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价值链条,为链主工业企业和供应商建立数据协同的管理通道,实现质量、采购、仓储物流等各要素之间高效协同。供应商端通过际嘉(Geega)进行内部管理的同时,也可以向下通过协同层管理下一级供应商,以此类推穿透多级的管控,从而贯穿整个产业链。二是以按照“1+3+N”标准建设智慧园区。即“一个园区基础支撑平台、三平台(基础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平台)、N子系统(智慧感知、智慧安全、智慧能效、智慧服务、智慧运营)”的建设思路,全面提升园区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5G+AI、IOT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高效结合,将园区所有独立子系统和终端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统一接入际嘉(Geega)园区平台,形成“园区数据一张网”,实现数据智能感知、智能预警、能耗管理、设备智能运维,为园区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撑,为园区降能提供决策依据。有效地提高了园区安全防范水平,报警事件得到有效降低,园区治安得到充分保障。在某园区的应用过程中,异常报警事件从建设前20起/月,降低到建设完成后的5起/月。同时通过物联网关对能耗数据接入的精准管理,减少生产环节的能源能耗,综合预计智慧能效系统为园区每年节省20%的能耗。

07重庆北碚区工业互联网“小网生态”专项工作。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不断集聚发展平台,抢占工业互联网行业先机,以蔡家智慧新城为引领,强化工业互联网生态构建,于2020年9月建成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探索“生态圈+示范园+先行区”的发展实施路线,集聚了一批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推进全区产业体系数字化转型。探索的“小网生态”发展新模式。首先从区内特色行业入手,支持压铸行业先试先行,针对压铸行业“人、工、料、法”管理难,上下游协同难,以及无标准、工艺管控难、质量追溯难、缺平台等痛点,通过搭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压铸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行业生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压铸行业工作基础上,面向热处理、小型电机等重点领域,分层分批搭建各类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组成特色行业平台集群,提升平台面向特色行业的共性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在特色行业的整体应用水平。预计企业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通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云上平台”,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模式,提升平台赋能作用,以灵活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性和个性化的服务,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中小企业加快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目标。

08重庆巴南经济园区建设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南经济园区)。

巴南经济园区是重庆市新型特色工业园区,围绕延伸“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和建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已集聚近500家企业,形成300亿级“数智”产业集群。为增强园区信息化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通过“标识+平台”进一步为园区内企业数字化赋能,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目前,二级节点系统部署基本完成,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并上线,可向园区管理者与园区内企业提供服务。一是增强产业发展支撑力。通过园区二级节点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形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巴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构建数字产业生态。通过二级节点发挥支柱产业、链主企业以及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接入标识解析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产业链,推动构建数字产业生态;积极引导标识应用建设,以企业需求为牵引,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招商引资壮大巴南区产业集群,为巴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三是提升产业链协同配套能力。构建统一的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数据知识模型实现数据共享,有利于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交互问题。以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为抓手,在巴南建立各工业园区及产业集群跨区域、跨平台协同新机制,能够促进工业要素整合共享,构建创新协同、错位互补、供需联动的区域数字化发展生态,提升支柱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平台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从供给侧来看,平台企业创新投入特别是基础研发领域投入不足,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不高,重大创新成果也不多。

(二)产业链整体水平不高

从需求侧来看,制造业龙头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配套企业层次总体不高,部分行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存在隐忧。

(三)领军企业带动性不够

缺乏具备行业号召力的大型企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不多,配套企业对行业支撑作用不强,科技型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偏小,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及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生成能力较弱。从中可以看出,重庆产业发展的“软肋”主要体现于: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或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被“卡脖子”,不利于行业(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把控,从而影响了整条产业链的韧性和承受力。平台企业在技术、产品、方案等供给侧能力提升,以及制造业在研发、生产、供应链协同等需求侧应用成效和典型案例挖掘还不够。

(四)关于数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还很不够

在经济学领域,在农业和工业经济范畴,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示范案例。但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对数据的来源、规范、确权、交易、安全、法规、治理、评估和价值挖掘等的研究还很不够,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仍需要加强和深入。

四、有关建议

(一)对标对表,找准定位

对标国际国内同行,找准自己的时空坐标,明确时间表、绘制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有句话是: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双跨”平台的评定标准和平台企业的界定标准以及具体的服务事项和价值还不十分明确。可以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41个大类、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从小类入手,由创新合作中心分工分类,细化研究涉及到的核心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价值体系,真正提升平台供给能力和水平。谁用谁知道,要看疗效,要邀请制造业企业,也就是甲方和需求侧来谈效果。

(二)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

接天线: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国家标准规范和技术成果,我们高校科研机构的很多成果很好,但成熟度不够,很难实现从0到1的突破,很多成果停留在0.5左右,这意味着前期国家对高校科研机构的财政投入可能会成为沉没成本,但企业可以借鉴这些成果,实现从0到1的突破,实现从1到X的规模化发展,从而实现很好的效益,这些效益又以税收的方式上缴国家,国家又可以继续投入科技创新,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科技创新的断头路和半拉子工程,实现成本和效益的有效转化和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国家项目资金支持。接地气:就是要坚持四个导向,就是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产品导向和价值导向,看是否满足企业需求,是否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给企业带来了价值,结果是否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我们常常讲扣扣子、钉钉子、担担子,但我想最后我们还要数数字。这样通过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和服务商供给能力的提升和供给产品的丰富,加快形成产品+服务能力。

(三)坚持两条腿走路

对于服务商和平台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通过做项目,哪怕用别人的技术和产品,不断优化自己的解决方案,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解决企业短期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开发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从而解决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

(四)积极打造产业生态

要与生态合作伙伴一道形成发展合力。包括工业软件、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其密切相关的实体产业同频共振,加快形成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产业发展生态。深入推进“链”(产业链)“网”(工业互联网,包括标识、平台、安全等)融合,加快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相互促进。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