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2021-2022年度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趋势总结

时间:2022-11-13来源:泽兰浏览数:234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太昊国际智库、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发布并开展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咨询、研究和评估工作的权威机构,通过我们持续近七年多的跟踪、体验、分析、研究及综合测评,参考全球微笑智慧城市模型(Tahaoo SMILE CITY)的“S”“M”“I”“L”“E”五大核心维度十二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现就2021-2022年度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趋势总结归纳如下:

国家战略持续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这将作为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国家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方向,其战略意义与价值将愈来愈凸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不断驱动我国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加快,为创新构建全球城市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的中国样板、中国贡献和中国方案!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提出要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继续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县城。

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促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部署智能电表和智能水表等感知终端。

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工商、税务、证照证明、行政许可等办事便利。

推行公共服务一网通享,促进学校、医院、图书馆等资源数字化。

与此同时,全国各级政府持续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和一网统管的建设,并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

我们认为,继续坚定不移的深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作为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国家发展的重大国策,其重要意义与战略价值将愈来愈凸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也将不断驱动我国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加快,为创新构建全球城市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的中国样板、中国贡献和中国方案!

近年来,我国城市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安全指数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伴随着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全国各地一大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办事服务APP上线,这极大的提高了各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指数持续优化!

首先,城市安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标尺,城市安全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基础和内涵要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我国各地党政机关全面落实市域治理工作,深度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思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坚持把群众路线与市域治理结合起来,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其次,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推进我国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涵盖46个国务院部门的1376项政务服务事项,直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48多万项地方政府政务服务事项。同时,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40多个国务院部门机构已开通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接诉即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事项可以通过小程序、APP、自助终端等渠道“指尖触达”,群众刷刷脸、动动手指,就可享受随手办、随时办、随地办的便捷体验,初步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2022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伴随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新基建新业态加快普及,“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服务管理新模式广泛应用,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深度融合,我国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便捷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我国公共服务能力尤其是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已经跃居全球领先行列。

我国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与数字治理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城市现代化、数字化的科学治理理念正在逐步完善;伴随着我国5G进程提速,领先全球、方便快捷的移动技术,无时无刻的便利服务遍布大江南北的各个城市,新业态新生态迅速成型。

202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要求2022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部分地级城市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有条件的省、自治区建成省级城市运管服平台。2023年底前,所有省、自治区建成省级城市运管服平台,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到2025年底前,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自一网统管提出来以后,已经有近10个省级政府发布了关于“一网统管”的整体规划或发展意见。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管理机构变革城市管理模式,探索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次倡导了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实现了从管理型城市到服务型城市,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城市服务和源头治理。

当前,方便快捷的移动技术、无时无刻的便利服务是支撑数字社会、数字经济以及智慧城市发展重要基础和底座,以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10.47亿,5G移动电话用户数累计达到了4.03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了24.3%,我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也在持续提升,移动互联网发展继续加强,为我国方便快捷的移动技术、无时无该的便利服务(Mobility)提供了基础保障。

我国数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自主可持续的产业基础得到夯实,创新创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智慧智能的基础设施让人流、物流和信息、数据流处于高水平运转!

产业系统是城市运行的动力系统,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运营是推动城市不断发展的核心引擎。

首先,我国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初步构建起先进完备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技术发展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对数字经济的支撑能力更加坚实。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以及青岛、深圳、宁波等多个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发布了关于“数字经济”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旨在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数字经济正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其次,产业数字化进程正在全力加速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普及。十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已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智能制造供应商近百家,服务范围覆盖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

第三,创新创业驱动能进一步释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新成果加快涌现,新动能快速成长,新经济发展向好,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引领作用日益提升。基础设施是关系城市生死兴衰的物理支撑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基础设施越是完善,城市系统运行便越是顺畅,当前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传统的物理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两个部分。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持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基础设施大国。交通领域形成了以“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络,“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为主体的内河航道体系。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邮政行业基础网络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现代信息通信体系逐渐完备,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一。

自2018年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我国新基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搭建了数字经济“新底座”。近年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

第二,形成了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基础设施正在深度融入新型基础设施,我国正在打造并构建智能交通、智能高速、智慧港航等智慧智能的基础设施,人流、物流和信息、数据流处于高水平运转!

全球微笑智慧城市参考模型(Tahaoo SMILE CITY)中“L”“E”两大子系统是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绿色环保的自然生态环境(Environment)、全面公开公平普惠的教育体系(Education)、文化娱乐与生活休闲等指标体系构建起我国城市的充满爱与活力的幸福宜居体系。每个城市充满爱和宜居的绿色、健康、公平、共治共享、智慧的微笑城市新城市群像图景正在形成。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我国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起一幅改革“施工图”“路径图”,不断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变化。我国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截至2021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4.9%,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2022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中国的“双碳”战略为全球自然环境生态和绿色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和中国路径。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在不断拓展教育公平“广度”的基础上,深化教育公平的“深度”,实现从基本教育公平的全覆盖到更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广覆盖。

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将对未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决策、城市管理以及城市服务等带来更深变革,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插上数字化、智能化的翅膀!

近年来,元宇宙、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一系列新的数字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应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中,2018年数字孪生城市在雄安新区的规划中被正式提出,数字孪生城市主要指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一种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在虚拟空间完成对实体世界的模拟过程),在网络空间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相匹配的孪生城市。2021年底自元宇宙概念被正式提出后,至2022年元宇宙概念的普及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蓬勃兴起。

总之,将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与城市规划、治理、运营相结合,以数据支撑城市决策、运营,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将对未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决策、城市管理以及城市服务等带来更深变革,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插上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人类无限想象力、创造力的翅膀。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点击进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