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3分钟读懂数据治理、数据管理与数据合规

时间:2025-08-25来源:懂与不懂的道理浏览数:4

 设为星标,点亮默契,不再错过

一文搞懂数据治理、数据管理与数据合规的本质

提起数据资产的相关概念,很多人都觉得既抽象又模糊,其实换个角度理解就简单多了——我们不妨把企业的数据资产比喻成一座热闹的“数据资产庄园”:庄园想要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又不闯祸,就得先搞懂“数据治理”“数据管理”和“数据合规”这三兄弟的分工,就像弄明白庄园里“定家规的”“干实事的“和“守底线的”该怎么配合一样。


数据资产的庄园里都有什么?

1. 数据治理

庄园的“家族理事会”,负责“做正确的事”

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可不是埋头干活的角色,它是庄园里说了算的“家族理事会”——成员可能是企业里的核心管理者,也可能是跨部门的关键角色。理事会从不下场站岗、亲手剪草坪,却要把庄园的“家规”定得明明白白:比如“晚上10点必须锁大门”(数据安全原则)、“祖传的珠宝只有继承人能查看”(数据权责分配)、“花园每周得修剪一次”(数据质量标准)。

这些规矩也不是拍脑袋定的,理事会还得琢磨“为啥要这么定”“以后要不要改”等问题——这就好比孩子长大后,零花钱的规则要跟着调整一样,数据政策也得根据业务的变化而优化:比如业务拓展了新区域,客户数据的管理规矩就得跟着更新。最后定好的“家规”一般会分两类:一类管“庄园要做什么事”(业务规则,比如哪些客户数据要优先整理),一类管“这些事该怎么安排人干”(管理规则,比如谁负责整理客户数据)。

简单说,数据治理是“管理的管理”,核心是“定方向、立规矩”,专门回答几个关键问题:谁对哪份数据负责(明确数据Owner)?谁能看、谁能改数据(权限分配)?数据得达到什么质量、守什么安全标准(政策制定)?部门间抢数据该听谁的(决策机制)?它不为具体操作操心,只为所有数据活动画好“路线图”,确保大家走的是“正确的路”。而这些“家规”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后面干活的“管家团队”(数据管理)能顺畅高效,还能守住外面的规矩(数据合规)。


2. 数据管理

庄园的“管家团队”,负责“正确地做事”

如果说数据治理是“定家规的”,那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就是“按家规干活的”——也就是庄园里的“管家团队”。要让庄园运转起来,管家们得把这些事做扎实:

先摸清家底,数一数家里有多少家具、粮食放在哪儿、珠宝有几件(盘点数据资产);再把东西归置好,粮食放进粮仓、珠宝放进首饰柜,下次用的时候一找就着(数据存储与架构);还得管好用的人,比如孩子不能随便碰父母的钱箱(数据访问控制);庄园要干净,得定期扫灰擦桌、清理杂物(数据清洗与质量维护);怕小偷进门,得装门锁、雇保安巡逻(数据安全防护)。

从数据刚“进庄园”(采集),到数据存好、用好,再到最后数据“退休”(归档销毁),管家团队里每个人都有明确分工:负责组织推进数据工作、衔接治理与管理的 “总管家”(首席数据官 CDO),负责规划庄园布局的“建筑师”(数据架构师)、守大门保安全的“警卫”(数据安全专家)、打理花园的“园丁”(数据质量工程师)、登记资产和绘制资产地图的“档案管理员”(元数据管理者)、采购和分配核心物资的“库管”(主数据管理者)……他们齐心协力,只为让这座“数据资产庄园”安全、高效运转,既让日常“生活”(业务)顺畅,又让庄园里的“宝贝”(数据资产)不断增值。所以数据管理的核心是“抓执行、干实事”,专注于“把正确的事干好”。


3. 数据合规

庄园的 “社区监督员”,负责 “可持续地做事”

前面说数据治理是庄园“自己定家规”,而数据合规里的“规”,则是庄园必须遵守的“外部要求+自我承诺”。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把“规”分成了三档,并继续用“庄园”的比喻,把这里面的区别给大家好好讲讲:

第一档是“社区硬规矩”(即法规下的强制义务)——这是最基础的“红线规”,比如庄园所在的社区统一规定“垃圾必须分类扔”(数据分类管理法规)、“所有庄园装修都不准砸承重墙”(数据安全强制标准),“不准随便泄露游客信息”(个人信息保护要求)等。这些规矩是社区给所有庄园定的,不管你家“家规”怎么定,都不能跟它冲突。要是管家团队乱倒垃圾、砸坏承重墙,或者泄露游客信息,轻则被罚款、跟邻居闹矛盾,重则吃官司或者坐大牢。

第二档是“庄园加分规”(即德规下的道德义务)——这是庄园为了做大做强,主动给自己加的“超法规标准”。比如社区已经明确要求“不能随便打听游客情况”(“最小必要收集个人信息”),这是所有庄园都要守的底线;但你家庄园想评“5A好庄园”,主动多做一步:不仅不瞎打听,还额外公示“每季度会查一次供应链有没有妥善保管游客信息”(道德义务)——这种“主动做法规没强制要求,但能让游客更放心”的动作,是庄园为了攒口碑树形象,自愿给自己加的“进阶要求”,自然比“只守法”的底线标准要求会更高。

第三档是“自己立的承诺规”(即诺规下的承诺义务)——这是庄园对外许下的信用“承诺”。比如你家庄园对外宣传“游客丢东西24小时必找回”(对用户的数据保护承诺),这些是庄园自己主动跟游客(用户)许下的诺言,虽说没做到未必违反社区硬规矩,但会直接砸了庄园的招牌,还会惹上官司,丢了口碑又担风险。

所以 “家族理事会” 定 “家规” 时,得先把 “社区硬规矩” 这条红线划好(外规内化),再看要不要加 “加分项” 和 “承诺项”;“管家团队” 干活时,也得盯着这三档规矩:既不能踩法规红线,也不能破自己的承诺。数据合规就像给庄园装了 “动态护栏”,既拦着不让越界闯祸,也留着空间让庄园根据自己的目标 “升级加分”,最终才能让“治理定的规”和“管理干的活”,可持续地创造出价值。


小结

看到这,你应该能分清这“三兄弟”了吧?我再给大家总结下:数据治理是“定方向、立规矩”,“做正确的事”;数据管理是“抓执行、提效率”,“正确地做事”;数据合规是“划红线、守标尺”,“可持续地做事”。三者环环相扣,才能让“数据庄园”越打理越好。下一篇,我将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带大家解锁数据的奇妙真相,敬请关注更新!

本文感谢数字化专家唐凌遥老师的宝贵建议,他的公众号:凌遥极简数字化。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点击进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