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全程“零”编码,高效实现主数据模型、主数据维护、主数据分发、主数据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为企业主数据管理落地提供有效支撑,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主数据共享,保障企业主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一致性。
覆盖数据建模、采集、处理、集成、共享、交换、安全脱敏于一体,一站式解决数据开发所有的问题。
统一指标定义,实现“一变多变、一数多现”的数据管理效果,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保障和驱动效应。
企业级多智能体平台,低门槛搭建智能体,灵活编排流程,融合 LLM 实现“问数”、“问知识”
面向企业级数据资产交易运营场景,助力企业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升值和资产变现。
时间:2022-04-19来源:别脏我唇浏览数:269次
2022年4月19日,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做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LinkedIn一直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阻止Hiq Labs等竞争对手抓取在网络上可公开访问的用户信息。该案于去年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但后续又被发回原上诉法院重审。对于档案工作者、学者、研究人员和记者们来说,新裁定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在4月19日的重审判决中,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维持了原判,认定发现并抓取可在互联网上公开访问的数据并不违反《反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案》(以下简称 "CFAA法案")。新裁定为档案工作者、学者、研究人员和记者们使用特定工具来大量收集或抓取互联网上可公开访问的信息提供了法理依据。
在案件一锤定音之前,某些长期运行的网站存档项目一度离线。即使能够使用可公开访问的数据而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此类项目也一直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
另一方面,网络公开数据抓取也引发了不少人对于隐私和安全的顾虑。比如面部识别初创企业Clearview AI声称抓取了数十亿张社交媒体资料照片,并最终促成多家科技巨头提起诉讼。
多年来,包括Facebook、Instagram、Parler、Venmo和Clubhouse在内的多家大企业,也都有过类似的用户数据收集行为。
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最初审理的案件是由LinkedIn向Hiq Labs发起的,后者是一家使用公共数据来分析员工流失的企业。
LinkedIn声称Hiq Labs的大规模网络数据抓取操作违反了该平台的服务条款,并将之视作CFAA法案中规定的黑客行为。据悉,CFAA法案中规定了构成计算机黑客行为的相关行为。
法院初审裁定CFAA法案中未禁止任何人抓取可公开访问的数据,但LinkedIn并未在2019年首战失利后立即服输。
2021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首次对已有数十年历史的CFAA法案进行了审查,以评估相关条款是否跟得上时代发展或过于严苛。法院最终决定以开关门作为解释,认定第三方可免授权公开访问相关计算机或网站数据,意味着“未经授权”的概念并不适用于公共网站。
最后,尽管对法院的重审判决感到失望,LinkedIn发言人Greg Snapper称,将继续努力维护自家会员在平台上控制其信息的能力。为避免相关数据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获取、并以用户未同意的方式使用,LinkedIn才决定禁止未经授权的数据抓取,以赢得用户的充分信任。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关于CISP-PIP、IAPP认证培训更多信息,请联系专属顾问:
咨询电话:021-61432696
丁老师 1560177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