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标准管理委员会,即
数据治理的决策层,主要负责制定企业数据战略、把控数据治理的总体策略,审查数据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数据标准管理办公室,是数据治理的经营管理层,主要负责企业数据标准的制定、审查
数据质量,贯彻数据标准落地。
3、数据标准执行层或业务操作层,主要负责数据标准的贯彻执行,并为数据标准的编制和优化提供数据和意见。

数据标准设计流程
数据标准的设计从需求发起到落地执行,一般需要经过标准编制、标准审查、标准发布、标准贯彻四个阶段:
1.数据标准编制:数据标准管理办公室根据数据需求开展数据标准的编制工作,确定数据数据项,数据标准管理执行组根据所需数据项提供数据属性信息,例如:数据项的名称、编码、类型、长度、业务含义、数据来源、质量规则、安全级别、域值范围等。数据标准管理办公室参照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对这些数据项进行标准化定义并提交审核。注:如没有参考标准,则数据标准管理办公室可根据企业情况制定相应的企业级数据标准。
2.数据标准审查:数据标准管理委员会对数据标准初稿进行审查,判断数据标准是否符合企业的应用和管理需求,是否符合企业数据战略要求。如数据标准审查不通过,则有数据标准管理办公室进行修订,直到满足企业数据标准的发布要求。
3.数据标准发布:数据标准审查通过后,由数据标准管理办公室面向全公司进行数据标准的发布。该过程数据标准管理执行组需要配合进行数据标准发布对现有应用系统、数据模型的影响评估,并做好相应的应对策略。
4.数据标准贯彻:把已定义的数据标准与业务系统、应用和服务进行映射,标明标准和现状的关系以及可能影响到的应用。该过程中,对于企业新建的系统应当直接应用定义好的数据标准,对于旧系统应对一般建议建了相应的数据映射关系,进行数据转换,逐步进行数据标准的落地。
企业进行数据标准化时,除了对数据本身标准化规则构建外,相当大一部分需要考虑标准化流程的管理。而在管理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新旧系统、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冲突,这些冲突如果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导致标准化的失败。所以,数据标准落地过程要充分做好影响评估和各干系方的沟通。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