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时间:2025-07-31来源:沙丘社区浏览数:10次
AI Agent是指具有自主性或半自主性的智能实体,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或物理环境中感知、决策、采取行动并实现目标。与Copilot、聊天机器人等相比,AI Agent能够自主规划和行动,实现用户预设的目标。
在去年发布《2024年AI Agent应用最佳实践报告》时,沙丘智库观察到企业对AI Agent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关于AI Agent的定义与分类、技术架构、落地路径等都尚未统一,很多应用都处于前期试点阶段,尚未产生明确价值。
2025年,被市场普遍认为是“智能体元年”,AI Agent的市场热度持续走高,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沙丘智库观察到AI Agent的技术路径正在走向统一、通用型AI Agent的雏形已经出现、企业级AI Agent应用价值在部分场景也已被验证。
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帮助企业更好的判断AI Agent的定义边界、了解AI Agent的应用场景、掌握企业级AI Agent落地方法、学习优秀企业的AI Agent实践经验,沙丘智库《2025年AI Agent应用最佳实践报告》为企业提供了一份全面的AI Agent建设指南,并精选了21个企业级AI Agent应用实践案例,覆盖数据分析、智能客服、智能运维、软件开发等场景,为企业落地AI Agent应用提供参考。
完整报告:沙丘智库《2025年AI Agent应用最佳实践报告》(63页PPT)
01AI Agent的判断标准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很多技术供应商开始使用“AI Agent”一词来描述广泛的产品功能,被“滥用”的Agent概念会导致市场认知混乱。一些供应商将已有的AI助手、聊天机器人、RPA等重新包装为“AI Agent”,但这些并非真正的AI Agent。
在《2025年AI Agent应用最佳实践报告》中,沙丘智库定义了AI Agent的一组典型特征,有助于企业明晰AI Agent的定义边界,这些特征并非必须全部满足,但一个AI Agent系统拥有的特征越多,说明其“代理性”越强。企业在设计AI Agent解决方案时,不需要追求包含尽可能多甚至所有的特征,而是要根据实际需求,达到能力、复杂性和适应性之间的平衡。
02AI Agent应用建议
沙丘智库认为,当前市场上的通用型Agent更多是狭义概念上的,是指任务覆盖面较广、功能相对丰富的AI Agent,但并不是所有任务都能完成。
对于企业来说,AI Agent的应用尤其要谨慎。沙丘智库认为企业在开发一个新Agent时,首先要进行场景考察,判断是否适合用Agent实现。当前,AI Agent的实际使用成本较高,太简单的场景没必要用Agent实现,可控性要求非常高的场景也不需要用Agent实现。
建议企业在构建AI Agent时,采取如下建议:
第一,渐进式实验与模式验证。使用开源工具和框架探索AI Agent架构设计模式并理解其目的。从实现Agent能力和行为的功能模式(包括架构模式、工作流模式、大模型交互模式、行动模式和记忆模式)开始,然后扩展到运营模式(评估模式、安全和身份管理模式)。避免重复造轮子,同时加速落地进程。
第二,行为验证与生产可信度。AI Agent部署的主要障碍是行为不可验证。当有一个经过验证的生产场景时,构建Agent评估能力,并收集真实世界的数据,将其作为基于大模型的AI Agent的组成部分,从而确保建立生产级别的信任。
第三,模块化架构设计原则。将Agent拆分为模块化组件,有助于对行为进行单元测试和监控,简化故障查找、优化和变更管理。通过Agent架构模式和Agent行动模式实现模块化。对Agent组件进行模块化评估和测试是维护整体Agent性能和信任的重要基础。
第四,复用现有技术资产。AI Agent的核心组件(如结构化提示、API交互、数据存储等)可通过现有开发工具以及自动化、编排或集成平台来实现。充分利用企业已有技术栈降低成本,避免重复造轮子,同时加速落地进程。
* 以上内容节选自沙丘智库《2025年AI Agent应用最佳实践报告》完整报告:沙丘智库《2025年AI Agent应用最佳实践报告》(63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