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时间:2025-11-27来源:大鱼的数据人生浏览数:0次
把结论放在前面:
在绝大多数公司里,“主数据项目”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有点冲,先忍着。
你回想一下自己的日常。
你真正在处理的问题,是这些:
老板问“到底有多少有效客户”,三个系统报三个数; 同一个供应商在不同系统里被建成好几个ID; 新产品上市流程卡在编码审批,谁都说自己那套才标准; 做个集团视图,整整两周都在对人名、对物料、对组织。这些问题确实都很烦,但你会怎么说?
“我们有严重的主数据治理缺陷”?
不会。你会说:
“客户信息乱了,得收拾。”
“物料编码不统一,得搞个规范。”
“组织架构老版本还在用,得清理。”
注意了——问题是具体的,落在业务和流程上;
“主数据”是被后面的人抽象出来的词,不是企业天然长出来的需求。
很多公司就是在这个地方,被洗脑了。
说实话,大家会迷信主数据,一点不难理解。
你被数据打过脸:
一次经营会,市场说活跃客户 120 万,销售说 98 万,财务说 73 万,老板脸当场黑到脚后跟,扔下一句:“你们连个数都对不齐,还谈什么数字化?”
你晚上回去刷资料,搜到一堆关键词:
“唯一可信数据源”“360度客户视图”“主数据是数字化基石”。
咨询公司、软件厂商、大会演讲,会告诉你:
“你们所有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因为缺一个企业级主数据管理平台。”
然后是标准剧本:
一张大图:中间一个“MDM平台”,四周环绕 CRM、ERP、SRM、HR、账务系统,箭头进进出出,统一编码、统一口径、统一视图,看上去非常对。
你以为找到了银弹。
现实是——你被卖药了。
主数据的逻辑,本身没错。错的是:
它默认了三个前提,而大多数企业一个都不满足:
能形成统一业务定义; 有人有权拍板“唯一标准”; 有组织、有资源长期运营这套东西。没有这三点,MDM 就不是“基石”,而是“新一层水泥”。
很多人以为主数据是技术活,其实是组织内斗的放大器。
“统一客户定义”听上去是专业话术,拆开就是:
谁算客户,算谁的业绩? 同一个客户在不同 BU 下的收入怎么归口? 匹配冲突时,谁说了算?你要的是一张干净的客户表,
他们关心的是 KPI、提成、区域归属、人头编制。
我参与过一个项目,光“什么是客户”这一条,就能让销售、市场、财务、客服、法务连轴开半年会。
最后产出是啥?不是统一认知,而是一个谁都能找到理由不遵守的折中方案。
再说技术端那套“匹配、合并、生存规则”:
三个“张三”是不是一个人? 手机号变了怎么办? A 系统说他是金牌客户,B 系统说是黑名单,合并后按谁的? 某条记录到底该删、该合、该冻结,谁拍板?任何一个规则,都绑着人的利益。
你往 MDM 里塞的每一条逻辑,都是在给未来的扯皮埋雷。
你试图用一套极复杂的技术,去覆盖一套本来就没谈清楚的权力结构。
结果不翻车才怪。
所以你看到那么多项目:
预算砸了; 平台上线了; 数据没人维护; 接口一堆告警; 两年后,只剩下PPT里还保留着“统一主数据平台”的图。表面看,是“主数据难”;真相是——这个组织根本不配拥有 MDM。
掰开说一句得罪人的话:
很多公司对“数据完全一致”是一种执念,无关是否真的必要。
你为了解决 5% 的跨系统冲突,准备上一个吃掉 10 倍预算的 MDM,只因为“听上去很高级”。
问几个简单问题:
哪些业务场景,真的需要全集团绝对一致的客户定义? 哪些场景,其实“差不多对得上”就够用了? 你现在丢的是钱,还是面子?财务报表、监管报送、风控合规,这些地方,没得商量,必须一刀切。
那就对着这些场景去做“刚性一致”的方案。
营销圈客、活动触达、推荐算法,有点噪音、有些重复,真没那么致命。
对这类场景,追求“Good Enough”,远比上来就搞一套“圣洁完美的大一统主数据体系”,划算太多。
你要的是可控的误差,不是昂贵的洁癖。
下面这几条,是真在一线踩过坑后留下来的策略,不好看,但能用。
1)先把参考数据管好,比高喊主数据有用一百倍很多数据冲突,根本不是“客户是谁”这种高难度问题,而是:
状态码不统一、地区编码乱写、产品线分类各玩各的。
这些是参考数据,不是主数据。
这一块治理成本极低:
一份权威字典 + 一个简单维护流程 + 接几条校验规则,就能立刻止血。
如果一个公司连参考数据都管不好,上 MDM 基本等于敬酒浇服务器。
2)只打一个点,别发动“全域解放运动”
同时搞客户、产品、供应商、组织、人力五大主数据域,是很多项目死亡的起点。
找出一个真实影响业务的钱袋子的点——
B2B 公司就盯“客户统一识别”和“合同主体”; 零售电商就盯“商品和价格”; 制造就盯“物料和BOM”。只挑一条线,围绕清晰的业务场景做小规模、可验证的方案。
把那一个域做出效果,比画十个域的宏伟蓝图有用得多。
3)优先保证“分析口径一致”,暂时别妄想“操作层统一”
强迫所有业务系统改造、接入 MDM,当中心源,就是自找仇恨。
更聪明的打法是:
保留一线系统各自的操作习惯,在数据中台、数仓、分析域做后端映射和规则对齐。
老板看到的集团视图是统一的,分析师手里的数据是对得上的,而业务系统改动最小——这才是现实世界里推得动的方案。
当你连“分析一致性”都还没做好,就谈“全域实时主数据同步”,那不是前瞻,是飘。
有,但不多。
有几个特征你对一对:
不统一就会直接触发监管、审计、法律风险; 客户、产品、供应链跨几十个国家、上百个系统; 业务规则稳定,组织权责清晰,有人真能拍板; 内部已经有成熟的数据治理体系和运营团队。这种级别的银行、保险、药企、全球制造巨头,上 MDM 是理性选择。
他们搞主数据,是被复杂度和风险逼出来的,不是被展台 Demo 忽悠进去的。
如果你还在为基础数据质量抓瞎,为报表口径吵架,为系统集成焦虑,那你现在最不该做的事情,就是指着一套庞大的 MDM 说:“上了这个,问题都没了。”
那不是解法,那是逃避。
真正成熟的组织,往往有个有趣的特征:
他们越往后,越少在嘴上讲“主数据”三个字。
因为那已经变成日常机制、流程、认知的一部分,不值得写进PPT炫耀。
只要你还在频繁讨论“要不要上主数据平台”,基本说明一件事:
你离真正需要它,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