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报告中,连续四年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数据治理怎么做?一文讲清数据治理全流程

时间:2025-10-22来源:亿信华辰浏览数:2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被称为企业的第二生命线。但很多企业却陷入了数据悖论:系统里堆着TB级的数据,业务部门却不敢用 —— 客户信息重复、报表数据矛盾、敏感数据泄露……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不是清理数据的临时项目,而是一套覆盖 “组织 - 标准 - 质量 - 安全 - 应用” 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目标是把数据垃圾变成可信任、可访问、可应用的数据资产。本文结合行业实践和DAMA数据管理体系,帮你理清数据治理的完整路径。

一、先想清楚:数据治理到底治什么?
在动手之前,得先明确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 —— 解决数据不可信、不可用、不安全的三大痛点:

不可信:数据质量差(缺失、重复、错误),业务部门不敢用数据做决策;
不可用:数据散落在各个系统,找不到、联不通(比如 CRM 的客户数据和 ERP 的订单数据无法关联);
不安全:敏感数据(如客户身份证号)泄露,违反《数据安全法》等法规。

简言之,数据治理的本质是给数据立规矩:定标准、清家底、提质量、保安全,最终让数据能支撑业务决策。

二、数据治理全流程:从建组织到持续运营
数据治理是管理 + 技术的结合,需要先搭框架,再填内容。以下是落地的关键步骤:

1. 第一步:建组织、立制度 —— 解决 “谁来治”
数据治理不是 IT 部门的 “独角戏”,需要高层推动 + 跨部门协同。

(1)搭组织架构
数据治理项目的实施绝非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必须由上往下统筹,建立专业的数据治理组织体系,确定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责权利,即数据的产生者、使用者、拥有者和管理者。

在数据治理建设初期,需先成立数据治理管理委员会,从上至下由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构成。决策层决策、管理层制定方案、执行层实施,从而进行层级管理、统一协调。

可由CEO或CTO牵头,业务、IT、风控、法务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战略和决策;设置数据治理办公室(比如 CDO,数据总监),负责执行和协调;明确数据 owner,比如销售部门负责人是销售数据的 owner,对数据质量负责。

(2)定制度流程
制定《数据标准管理办法》《数据质量考核细则》《敏感数据保护规定》,明确 “谁生产数据、谁负责质量” “谁使用数据、谁遵守规则”。比如,某制造企业规定:“客户数据录入时必须填写完整的联系方式,否则系统拒绝提交”。

2. 第二步:定标准、清家底 —— 解决 “治什么”
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就是方言;没有清晰的家底,数据就是迷宫。

数据标准化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根基。数据标准与企业数据管理的每个域都相关,是数据治理工作的最基础内容。统一数据的语言体系,包括三类标准:
元数据标准:定义数据的 “属性”(比如 “客户 ID” 是 10 位数字 + 字母);
主数据标准:定义核心数据的 “唯一版本”(比如 “客户” 的核心字段: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
业务数据标准:定义业务指标的 “计算逻辑”(比如 “销售额 = 订单金额 - 退款金额”)。

数据标准的建立通常有5个步骤,包括标准分类规划、标准体系建设、标准评审发布、标准落地执行、标准运营维护。

(1)标准规划:构建数据标准分类框架,并制定开展数据标准管理的实施路线。
(2)标准制定:在完成标准分类规划的基础上,定义数据标准及相关规则。
(3)标准发布:征询意见,在完成意见分析和标准修订后,进行标准发布。
(4)标准执行:把企业已经发布的数据标准应用于信息建设, 消除数据不一致。
(5)标准维护: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以及数据标准执行效果不断更新和完善数据标准。

我们可以通过元数据管理工具绘制数据地图,理清数据的来龙去脉,比如客户数据从CRM 系统来,经过数据仓库加工,流向BI报表;建立数据目录,按客户、产品、销售、运营等业务域分类,让业务部门能快速找到数据。

3. 第三步:提质量、保安全 —— 解决 “怎么治” 的核心
数据质量是生命线,数据安全是底线,这两步是数据治理的关键。

(1)全流程质量管控:
在数据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防错、纠错:

录入环节:用校验规则(必填项、格式检查)阻止脏数据进入;
加工环节:用自动化工具(清洗、去重、补全)修复问题数据;
应用环节:用监控报警(比如报表数据波动超过 10% 时提醒)及时发现问题。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进行质量管理。PDCA映射到数据问题闭环管理,包括数据问题发现,到问题定位、跟踪问题处理、完善问题知识库,到考核评价,形成一种可持续运行、可持续解决问题的机制。比如,某零售企业通过数据质量工具,将客户信息准确率从 60% 提升到 95%。

(2)全链路安全防护
对敏感数据(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做三件事:

脱敏:显示 “***1234” 代替完整身份证号;
加密:存储和传输时用加密算法保护;
权限:设置 “最小访问原则”(比如只有风控部门能看敏感数据)。

4. 第四步:促应用、持续运营 —— 实现 “治的价值”
数据治理的终极目标是 “用数据”,否则就是 “为治理而治理”。

(1)场景化应用:
把治理好的数据用到业务中:
客户画像:用客户数据精准推送营销活动(比如给 “母婴用户” 推婴儿奶粉);
库存优化:用销售数据预测趋势(比如国庆前增加旅游产品库存);
用户留存:用运营数据监控(比如用户 7 天未登录时发提醒)。

(2)持续运营
数据治理不是 “一锤子买卖”,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闭环:

定期 review 标准(比如业务调整后,更新 “产品分类” 标准);
每月出质量报告(比如 “客户数据准确率 92%,比上月提升 3%”);
收集业务需求(比如销售部门需要新增 “区域销售额” 指标)。

三、工具选择:选对工具,事半功倍
数据治理需要技术工具支撑,否则靠人工根本无法处理海量数据。选择工具的核心原则是 “覆盖全流程、可灵活组合”。比如亿信华辰睿治智能数据治理平台,融合了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九大模块,能打通从 “标准制定” 到 “数据应用” 的全流程。

以睿治平台为例,其九大模块可独立或组合使用,完美适配 “小步快跑” 的实施逻辑:
第一步:从 “数据质量” 切入—— 这是企业最迫切的痛点(比如报表数据矛盾、客户信息重复)。通过睿治的数据质量管理模块,企业可以快速落地 “自动化数据校验规则”:比如某制造企业,之前靠人工核对 “生产设备数据”,每月需 3 人耗时 5 天,用工具后,系统自动识别 “设备温度超过阈值”“传感器数据缺失” 等问题,2 小时内完成全量检查,数据准确率从 75% 提升至 98%,直接解决了 “生产报表不可信” 的问题;

第二步:扩展到 “数据资产” 模块—— 当数据质量达标后,业务部门的需求会从 “需要干净的数据” 升级为 “需要能快速找到的数据”。此时可以启用数据资产管理模块,构建 “数据目录”(比如按 “客户、产品、销售” 分类),让业务人员通过 “关键字搜索” 就能找到 “近 3 个月的新客户数据”,数据使用效率提升 40%;

第三步:完善 “数据安全” 模块—— 当数据开始支撑核心业务(比如客户画像、精准营销),敏感数据泄露的风险会陡增。此时启用数据安全管理模块,对 “客户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 做脱敏处理,对 “数据访问权限” 做监控(比如 “市场部人员访问客户敏感数据需审批”),确保符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

数据治理的技术工具选择,本质是选择能陪企业一起成长的伙伴—— 既要有覆盖全流程的能力,帮企业解决 “从 0 到 1” 的体系搭建;又要有灵活组合的特性,陪企业走完 “从 1 到 N” 的持续优化。而睿治数据治理平台的 “九大模块 + 模块化设计”,正是这样的工具:它能让企业 “小步快跑” 解决当下痛点,也能支撑企业 “长远发展” 的战略需求。

四、数据治理的本质是 “让数据有价值”
数据治理不是技术活,而是业务活—— 它的核心是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用管理 + 技术的手段,让数据能支撑决策。

请记住三句话:
数据治理不是 “清理数据”,而是 “给数据立规矩”;
数据治理不是 “一锤子买卖”,而是 “持续的过程”;
数据治理的终极目标,是让数据 “可信任、可访问、可应用”,最终实现 “数据价值最大化”。

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治理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只有做好数据治理,企业才能把数据资产变成竞争力,在数字经济中占据先机。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点击进入在线咨询